這個想法,趙俁并不是臨時起意的,而是他早就跟朝中的一眾文武大臣商量過了。
而黃河則是第三道天然防線。
趙俁希望通過這樣加強部署,使得河北的防線固若金湯。
當然,目前來說,這還只是一個想法,畢竟,趙俁想重用的這些人,目前大多還在西北地區幫趙宋王朝收復西夏。
現在,趙俁只是先熟悉一下河北。
將河北的底摸完,趙俁在河北的官員和將領的相送下,離開了河北。
大臣代表詹度,還作了一首《平燕詩》,稱贊趙俁:
長亭春色送英雄,滿目江山映日紅。劍戟夜搖楊柳月,旌旗曉拂杏花風。行時一決平戎策,到后須成濟世功。為報燕山諸將吏,太平取在笑談中。
洪武三年,正月十九,趙俁一行回到了東京汴梁城,凱旋而歸。
章惇等人組織了極為盛大的歡迎儀式,汴梁城中的官吏以及百姓十里相迎。
歡迎儀式場面搞得很宏大,鑼鼓喧天,鳴鼓吹笙,彩旗飄揚,整個汴梁城被一片喜慶的氛圍所籠罩。
趙宋王朝的官員,自章惇以下,全都列隊迎接。
一次戰場都沒上過的趙俁,身披鎧甲,坐騎高頭寶馬,威風凜凜,身后是大隊騎兵,以及雄赳赳氣昂昂的神機軍,浩浩蕩蕩地開進汴梁城去。
趙俁來到內城皇宮,緩緩登上大慶殿,坐回自己的龍椅。
大殿之內,香煙繚繞,趙俁神情肅然地端坐在大殿龍椅上,眉宇間透露出一股不怒自威的王者之氣。他的目光掃視過殿下的群臣,每一道目光都似乎蘊含著千鈞之力,讓人不敢直視。
所有大臣都發現,趙俁這次凱旋回來,氣質與往昔大不相同。昔日的他,雖貴為帝王,但總給人一種溫文爾雅、書卷氣濃重的感覺。而今,他的身上卻多了一股凜冽的殺氣與沉穩的霸氣,那是戰場與勝利的磨礪所賦予他的獨特氣質。
大殿之下,群臣山呼萬歲,聲音震天動地。
趙俁微微抬手,聲音沉穩而有力:“眾卿平身。”
等大臣全都起身了之后,趙俁朗聲道:“此番征程,賴卿等籌謀襄助,朕攜山河勝績,見社稷安寧、百業俱興,皆卿等守國之功,朕心甚慰,特于此日,論功行賞,以彰忠良。”
趙俁也不廢話,直接頒布論功行賞的圣旨:
“朕此次御駕親征,數敗契丹,討回歲幣、息錢,又得易、涿、新、媯、儒、武、云、應、寰、朔、蔚十一州之地,以此安華夏之生靈,紹祖考之先志。所賴廟堂之策,集此不世之勛。當有酬庸,以昭異數,可依下項:章惇除太傅、進封楚國公;曾布、韓忠彥、蘇轍、蔡卞、郭成各進官二等以上,并依恩例加勛封,其余有功人士,詳細統計,不吝升賞……”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