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歷史上,北宋王朝之所以會發生靖康之恥,很大程度是因為其國力被西夏給耗光了。
此番種種,皆因西夏自立而起,可以說,西夏絕對是趙宋王朝最大的心腹大患,積年之痛。在這一點上,就連遼國都得往后排。
如今,西夏終于被趙宋王朝給消滅了,也不怪呂恵卿一行人的臉上洋溢著難以抑制的興奮與自豪。
這一日的到來,是多少先輩浴血奮戰、無數將士馬革裹尸換來的勝果,是趙宋王朝多年屈辱求和、忍辱負重后的揚眉吐氣。
李乾順顫抖著手中的玉璽,那雙曾經睥睨天下的眼眸此刻滿是黯淡與無奈。他身后的棺材,裝載的是西夏最后的尊嚴與榮耀,那只白色小羊,則是按照古老習俗,象征著投降與臣服。西夏,這個曾讓趙宋王朝頭疼不已的邊陲之患,終于在歷史的長河中畫上了句號。
呂恵卿緩緩走上前,從李乾順手中接過玉璽,那沉甸甸的重量仿佛承載著整個西夏的興衰榮辱。他環視四周,只見西夏的文武百官低頭不語,臉上寫滿了不甘與絕望。
呂恵卿心中暗自暗嘆,‘若非我大宋出了陛下這位圣主,英明決斷,力排眾議,決心大一統,我輩又如何能站在此處,親眼見證宋興夏亡?!’
呂恵卿拿出一道圣旨,展開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門下:蓋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西夏舊為華夏故壤,昔被李氏篡據,狼子野心,背恩僭號,裂我疆宇,阻我聲教,此誠百年間之大患也!
彼僭立偽朝,妄稱帝王,與遼、土暗相勾連,屢犯邊境,致我大宋歲輸金帛,虛耗府庫;廟堂之上,謀議紛紜,忠良飲恨。此不僅損國之體統,更陷生民于水火!
自其割據以來,河西膏腴淪為戰場,絲路商道橫遭梗阻,邊民罹難,市肆蕭條。更驅治下黎庶為奴,黥面刺膚,役如犬豕,使父子離散,妻孥哀號。
朕承太祖太宗之遺志,膺列祖列宗之重托,念及故疆未復、赤子蒙塵,夙夜憂嘆,枕戈待旦。今王師西指,只為復漢唐之舊域,解倒懸之黎元,中興大宋,非為殺戮!凡西夏治下奴隸,皆為朕之赤子,當盡釋枷鎖,重獲生天;凡被脅軍民,棄械降者,一體寬宥。
然有負隅固守、抗拒王師者,城破之日,盡行誅戮,毋使漏網。若有立功表現,可行公審,教民眾審判其罪!務使天威遠震,逆鱗盡除,俾西夏故地重歸版圖,復見衣冠禮樂,永為華夏藩屏!
布告遐邇,咸使聞知。
欽此!
對于“公審”這個新名詞,李乾順君臣聞所未聞,但在他們看來,這應該是一個活命的機會。
這讓以為必死無疑的李乾順君臣心下一松,覺得他們至少有一條活路可以走。
念完圣旨,呂恵卿說:“爾等縱容、慫恿、附庸李氏去我境燒殺搶掠,又掠我民眾奴役之,人神公憤,天理難容,應盡誅之,且圍而后降者不赦,然爾等終究未負隅頑抗到底,依陛下旨意,可公審,教民眾定爾等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