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宋軍這次的倚仗馬軍,則完全不用擔心。
只要他們能再堅持幾個月,等到天氣暖和了,雨水就會增多,那時,江南多河流、湖泊、沼澤和密集水網,陸路狹窄且易被水網切割,馬軍的機動性(如快速沖鋒、迂回包抄)就難以施展了,戰馬在泥濘的地形中行進困難,甚至可能陷入沼澤,便無法發揮其馳突的優勢。
還有,馬軍依賴大量草料和水源,江南濕熱環境易導致飼料霉變,且水網區域糧草運輸需依賴舟船,效率低于北方陸路,若后勤線被切斷,馬軍部隊可能因缺糧缺草迅速喪失戰斗力。
再者,江南城池多依水而建,城墻下常有護城河或水系環繞,馬軍難以直接攻城。
最關鍵的是,馬軍在水上幾乎沒有作戰能力,他們只要出動水軍,宋軍就只能被動挨打。
聽了呂將的分析,方臘等人頓時放心不少,甚至變得樂觀起來,心想,只要拖上幾個月,別說宋軍的馬軍優勢盡失,等到天氣變得炎熱,熱都能熱死那些北方人。
方臘也一改之前的埋怨,安慰起方七佛來,他說:“待打退宋軍、宋江,我江南五千萬人口,還能缺義軍?”
這方臘還真沒吹牛。
自黃巢之亂以來,江南少經戰火,百姓安居樂業,以至于物阜民豐,人煙稠密,富庶一方,確有潛藏無數兵源的底氣。
關鍵,江南民眾對重稅與壓迫的不滿日益累積,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甚至出現賣子鬻女的慘狀,只要他方臘不被朝廷剿滅,登高一呼,十萬八萬義軍,他隨隨便便就招募來了。
如果給方臘足夠的時間,他就是在江南再招募一兩百萬義軍,都沒問題。
經過方臘的安慰,方七佛又恢復了斗志,帶人加固杭州城的防御工事去了,同時全面負責部署杭州城防務。
方七佛深知自己肩負重任,不敢有絲毫怠慢。他采用百步法分兵,將外城城墻分為東西南北四個防區,每一防區派出一萬兩千余人作為正面作戰部隊,另外對這四個防區,各安排一名方式成員與一名善戰的義軍頭領共同擔任防區提舉官,又重點在各個城門做了布防,總之就是分地而守,各負責一塊。
與此同時,方臘向各支方臘義軍各派出一名身邊親信,讓他們代表朝廷,督促諸路帥臣,趕緊率勤王之兵來杭州增援。
三天后,也就是洪武九年二月初十七。
陸續有宋軍到達杭州城外。
兩天后,宋江也率領宋軍的大部隊到達杭州城外。
宋江并沒立刻展開攻城,而是采納了張所等參謀官的意見,指揮宋軍將士和雇傭來的民夫在杭州城下像魚鱗般創置了聯珠寨,以嚴備御,并把全杭州城的四郊劃分為東西南北四區,每區各選用謀略勇敢之士充提領,在四郊形勝之地,創立堅固營壘二十四所,各設統領守御將官,擺明了是準備跟方臘義軍打持久戰。
宋江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一是因為杭州城太堅固了,方臘義軍人數又多,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可以攻下來的,二是因為他們已經知道了杭州城中糧食很少,只要穩扎穩打,給足了方臘義軍壓力,方臘義軍肯定守不住杭州城。
誰都沒想到,宋江和方臘的第一戰,竟然是單挑。
倒不是宋江和方臘單挑,而是他們雙方各派了一員悍將在杭州城下單挑。
單挑,或者也可以說單騎決斗,在這時的戰場上并不多見。
但是,方臘義軍不是剛輸了一陣嘛,他們中的不少桀驁之輩很不服氣。
于是,方臘便派出他的驍將鄭魔王,握槊策馬,跑到宋軍陣前大罵宋江,要宋江出陣與他單獨決斗,挑起了這場單騎決斗的好戲。
鄭魔王是摩尼教核心信徒,因作戰時“披發裸身,面畫鬼神”,以宗教儀式激發士氣,被稱為“魔王”。
鄭魔王是少有的,起義以后,響應方臘的號召,率眾來聽方臘命令行事的方臘義軍頭領。
也正是因為如此,鄭魔王成為方臘義軍的先鋒將領,曾率部突襲睦州,以迅猛攻勢破城,展現出強悍的戰場沖擊力。
如今,方臘義軍呈現頹勢,鄭魔王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