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俁的庶長子趙衍,今年已經十一了,再過幾個月就十二了,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沒準會出事,所以,皇子出閣這件事不會拖得太久,最晚,年前就得辦。
而麻曉嬌的長子趙棣、葉詩韻的長子趙存、李琳的長子趙擎、張純的長子趙樘也全都超過十歲了,肯定是第一批出閣的皇子。
試問,做母親的,怎么可能不為自己兒子的前程擔憂?
這也就不怪張純會提議此事,以及李琳和麻曉嬌如此重視此事了。
倒是葉詩韻想得比較開。她想著,反正自己的兒子是皇帝的兒子,未來還能差得了?再說,這不還有自己嘛,最多自己給自己的兒子想點賺錢的主意,當個富家翁總歸沒問題,所以根本就不擔心。
關鍵,葉詩韻對自己兒子的未來也沒什么期待,不像張純、李琳、麻曉嬌,希望自己的兒子從政、從軍、有出息。
麻曉嬌說:“官家皇子太多了,不可能全都封王,如果全都封王,不僅朝廷的財政壓力太大,這王爵也就不值錢了。”
葉詩韻說:“全都給建府邸,也不可能,皇城中哪有這么多地方。”
張純說:“王位、府邸都是小事,皇帝的兒子,再差,也少不了一世榮華富貴,我所說的謀劃,是更重要的事。”
這回,就連袁傾城都坐不住了,她問:“什么更重要的事?”
沒辦法,袁傾城的兒子趙興、趙盛就算這次不出閣,明年也肯定得出閣。
趙俁說的好聽,會將自己的兒子全都安排妥當,但畢竟趙俁的兒子那么多,狼多肉少,也身為人母,袁傾城怎能不為自己的骨肉細細籌謀?
張純看了袁傾城一眼,似乎在說:“我可還沒消氣吶!”
但張純還是答道:“解除對皇子的限制。”
為了防止皇子干政,趙宋王朝的歷任皇帝和大臣采取了一系列嚴格的限制措施:
皇子等宗室成員雖然年紀很小就可以封官、封爵,但大多是只有官位、爵位名號而無具體實權的武官。即便能出席朝會,也被規定不準對朝廷大事、國家大事發表意見,只能作為一種象征存在,沒有參與討論的權利。
宋神宗規定,宗室子弟授官者,不可以在河北、河東、陜西及四川任職,因為這些地方要么靠近邊境,要么容易形成割據,防止他們與地方勢力勾結。同時,宗室子弟不能擔任能夠帶兵的武官,也基本不可能任相——兩宋時期,僅有宋太宗八世孫趙汝愚擔任過宰相,但不久也遭到貶謫。
宋英宗之前,宗室子弟不能參加科舉考試,只能依靠朝廷授予的虛職生活。宋神宗時期雖允許他們參加科舉,但依然有諸多限制,其目的還是為了防止他們通過科舉掌握過多權力,威脅皇權。
趙姓宗室在京城需由朝廷統一蓋房子,集中居住,不能隨意選擇居住地點。他們外出要申請,回來還要登記,并且中途在街上下馬都不行,違反制度會受到懲罰。此外,他們會客也受到嚴格限制,一般情況下不允許與朝中大臣、官員見面,除非得到批準。
通過這些措施,趙宋王朝有效地限制了皇子及宗室成員的權力,基本杜絕了他們干政和爭奪皇權的情況,維護了皇權的穩定。
但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規定,不僅造成了趙宋王朝的皇子及宗氏人才的大大浪費,還幾乎把他們當成囚徒一樣囚禁起來,關鍵,歷史上,金人南下時,還造成了史上最恥辱的靖康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