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純不無得意地說:“這是我給官家獻的解決這個難題的計策,參考的是清朝的封王政策,即:功封,及遞降襲爵。
這么做的好處是:
一來,這能大大減少王爺的數量,減輕朝廷財政負擔。功封就意味著皇子們不能再僅憑出身坐享其成,得憑真本事掙爵位,有多大能力就享多大待遇。那些沒什么功績的皇子,頂多封個低階爵位,不會像明朝那樣躺平也能占著親王、郡王的俸祿,朝廷的錢能花在更實在的地方,比如軍餉、比如民生。
二來,這能激勵皇子上進。遞降襲爵就是說,父輩是親王,兒子若沒功績,可能就降為郡王,再下一代沒本事,繼續往下降,直到成為普通宗室。這樣一來,皇子們為了保住家族地位,就得主動去做事——從政能治理地方,從軍能戍守邊疆,就算從商、治學,只要做出成績,朝廷認可了,就能憑功勞晉爵。久而久之,宗室里能多出些有用的人才,不再是一群只知享樂的閑人,這對我大宋來說是盤活了宗室資源。
三來,宗室實力強大了,也能平衡朝堂勢力。
官家很認可我的計策。”
頓了頓,張純又說:“現在的問題是,大臣雖然覺得我的計策不錯,他們也沒有更好的計策,但他們又不愿意看到宗室崛起,搶奪他們手上的權力,所以不肯松口,此事就僵在這里。”
李琳很干脆地問:“你需要我們做什么?”
張純直言不諱地說:“聯系后宮妃嬪,讓她們說服自己娘家支持此策,跟她們陳述利害關系,說清楚這是大家都受益之事,只要有足夠多的官員支持此策,官家就能順勢解開皇子身上的枷鎖。”
“為何不請官家或皇后下旨?”麻曉嬌問。
“解除皇子身上的限制,最受影響之人就是太子……”
趙宋王朝的歷任皇帝和大臣之所以如此限制皇子、宗室,原因之一就是免得皇子或者宗室中出現政治強人威脅到皇權。
所以,站在皇后鄭顯肅和太子趙壽的角度,肯定不愿意解開其他皇子身上的枷鎖。
這樣一來,趙俁就不好親自出面來辦這件事了。
那她們幾個私底下去串聯此事,就是最優解。
等生米煮成熟飯,鄭顯肅也就不能再說什么了,最多趙俁象征性地收拾她們一頓,也就是了。
完美。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