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懷疑,趙俁讓自己的兄長擔任狀元,是不是有些徇私舞弊,畢竟趙佶放棄王爵、自愿應舉的行為本就驚世駭俗,如果不能一舉奪魁,或將成為笑話,這怎能不讓人浮想聯翩?
但坊間的議論歸議論,圣意難測,誰也不敢妄加揣測。
只是這結果,無疑在朝野內外投下了一枚震撼人心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波瀾。
當然,因為趙俁將自己的三個兒子的成績全都取消了,沒有占這科的任何名額,又為趙俁的公平公正和皇子、宗室不與民爭利帶來了很多說服力。
所以,盡管朝野內外對趙佶狀元及第之事議論紛紛,但很多人對趙俁的公正無私多有贊譽。人們私下里談論著這場科舉的種種異象,尤其是趙佶的橫空出世,更是成為了茶余飯后的熱門話題。
不久,趙俁在瓊林苑舉辦“瓊林宴”,宴請新科進士,以示恩寵。
可能是聽到了外面所傳的風聲,宴會之上,趙俁特意讓人將這科殿試的朱卷拿了出來,并指著被自己欽點為狀元的趙佶的朱卷,欲蓋彌彰道:“單單端王這手字,便值兩個狀元,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不得不說,趙佶的瘦金體是真漂亮,在米芾和黃庭堅已死的情況下,當今世上,恐怕也只有蔡京的書法能與趙佶一較高下了。
在場新晉的進士中,不乏書法高手,他們自然能看出來,趙俁說得不錯。
所以,在場之人,大多附和趙俁,夸贊趙佶的字。
可問題是,科舉考的是策論,考的是對時局的看法和治國理論,不是書法。
很快,就有人發現,趙佶的觀點和莫儔的觀點一模一樣,但莫儔言之有物的策論肯定要比趙佶假大空的策論高出一些。
也就是,不看所謂的字的情況下,趙佶肯定拿不到這個狀元。
趙佶看到莫儔的朱卷了之后,也變得心虛無比,他偷偷地看了趙俁一眼。
趙俁示意趙佶不用擔心。
接著,趙俁朗聲說道:“端王雖有狀元之才,然宗室離不開端王,且若真教端王放棄王爵,朕無顏向先皇交代?故奪去端王狀元之位,復王爵……”
見趙俁把趙佶的狀元之位給奪了,原本還在心里覺得趙俁徇私舞弊的人,頓時就不再這么想了。
趙俁把自己前來胡鬧的三個兒子的成績全都給取消了,又把本已經當上狀元的哥哥的狀元之位給拿下了,將科舉還給他們這些寒窗苦讀的士子,還有比趙俁更公平公正的皇帝嗎?
至于趙俁為什么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在場的都是人精,稍稍一想就明白了。
首先說趙俁的兒子們,他們就是小孩子心性,跑來考科舉,想證明一下他們自己,也可以當成這是小孩子的胡鬧。
這也可以理解,小孩子都想表現一下自己,沒告訴家長,就來玩了。
小孩子不懂事,趙俁這個大人又怎么能不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