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因為蕭奉先把他的兩個妹妹蕭奪里懶和蕭貴哥全都嫁給了耶律延禧,蕭貴哥又深得耶律延禧的喜愛,加上蕭奉先特別會討好耶律延禧,大力鼓勵耶律延禧去過他喜歡的生活,比如,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耶律延禧有三百天都在狩獵,進而不僅讓蕭奉先和他的兩個弟弟全都逃脫了懲罰,蕭奉先竟然還是耶律延禧最信任的權臣。
蕭奉先其實還是有一點點機智的,不然,他也不會這些年一直深受耶律延禧的信任。
蕭奉先想了很久,跟他的幕僚也商量了很久,最后也不得不承認,蕭普賢女的三策已是當前局勢下的最優解。
只是,蕭奉先沒有勇氣選擇蕭普賢女的中策,又不愿意背上主張割地之名,于是,他一直在游說耶律延禧選擇蕭普賢女的下策。
耶律淳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割地事小,存國為大。宋若助力,女真不足懼,此上策也!”
蕭奉先忙出列,躬身道:“陛下,割地辱國,決戰危殆,賂宋暫安,方為穩策。”
蕭乙薛按劍而立,朗聲道:“二百年前,女真便敗于我契丹之手,我契丹豈懼女真!聯高麗死戰,必滅女真,何忍棄土?”
三人和三人的支持者言辭交鋒,殿內氣氛愈緊。
耶律延禧眉頭緊鎖,目視三人,一時難以決擇。
得說,蕭普賢女還是了解耶律延禧的,耶律延禧真是,沒有壁虎斷尾的決斷,又沒有孤注一擲的勇氣,所以,思前想后過后,他說:“蕭樞密使主張最為穩妥……”
在耶律延禧的指示下,最懂人情世故的蕭奉先親自去做了魏國公主耶律牙不里的思想工作。
——為了跟趙俁和親,耶律延禧特意給耶律牙不里封了“魏國公主”稱號。
蕭奉先對耶律牙不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公主,陛下此舉,實乃為保全宗室計。大宋太強,若教大宋與女真結盟,我大遼必亡無疑。而若我大遼能與之聯姻,得大宋為援,何愁女真不退?公主身為皇室成員,自當以國家為重,個人榮辱需置于社稷之后。還望公主助我大遼度過此劫。”
害怕耶律牙不里不愿意,蕭奉先又說:“大宋皇帝陛下乃當世英雄,文武雙全,英謨睿略,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人樂為用,數年之間算無遺策,兵無留行,底定大業,公主嫁給此等英雄,也不算辱沒公主。且我大遼已有數百女子嫁入他宮中,公主去了,亦不會孤單。”
說到這里,蕭奉先猶豫了一下,壓低聲音又說:“據臣所知,文妃當年為陛下生下一女,大宋皇帝陛下為她起名‘余里衍’,公主此去多半能見到她,你姐妹二人可在那里團聚,相互扶持,共為我大遼斡旋……”
耶律牙不里垂眸,指尖絞著裙裾,半晌才低聲說道:“若能換得我大遼喘息,牙不里……從命便是。”
蕭奉先眼中閃過一絲得意,又放緩語氣:“公主深明大義,陛下必念其功。待他日我大遼中興,公主便是再造社稷之勛臣。”
說罷,蕭奉先躬身一禮,然后轉身,腳步輕快地往耶律延禧處復命。
殿內燭火映著耶律牙不里蒼白的面容,她望著殿外沉沉夜色,終是一聲輕嘆,淚落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