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時候,趙俁飄了,也會想,‘我都工業化了,難道還怕游牧嗎?要不然,我直接帶著神機軍和四輔軍北上,連遼國帶金國再帶蒙古一塊平推得了!’
可冷靜下來了之后,趙俁就會搖頭苦笑,‘這事哪有這么容易?’
別看趙俁有李琳、麻曉嬌這樣的外掛搞出來的火器看起來能橫掃這個世界,實際上,趙宋王朝目前階段所擁有的火器其實也就跟明朝時所擁有的火器差不多。
而歷史上明朝對比蒙古和建州女真也有火器上的優勢,且朱棣多次北伐漠北,卻始終都未能徹底剿滅蒙古;明朝后期也未能阻擋建州女真崛起,最后還讓建州女真奪取了明朝的江山社稷。
究其原因,火器其實并不是萬能的。
先說蒙古。
蒙古部落以游牧為生,居無定所,活動范圍覆蓋蒙古高原、西伯利亞南部等廣袤區域。明軍雖有火器(如神機營的火銃、火炮),但深入草原后,難以追蹤蒙古主力——蒙古騎兵機動性極強,可利用速度躲避火器攻擊,待明軍補給耗盡后再反擊。
而火器嚴重依賴彈藥和后勤,草原環境惡劣、補給線過長,限制了其持續作戰能力。
這使得,朱棣只能將北伐的核心目的定義成“威懾”而非“滅絕”。
問題是,蒙古并非統一政權,而是分裂為韃靼、瓦剌等部落,明軍每次打擊只能重創某一部落,卻無法根除——此消彼長下,其他部落會迅速填補權力真空,難以形成長期壓制。
這就使得,明朝只能通過軍事打擊迫使蒙古臣服(如冊封、通貢),并不能徹底占領草原。
當然,這也是因為,草原不適宜農耕,統治成本過高,因此,明朝也不想占領草原,只是想這些游牧民族別老來騷擾自己,打擾自己的幸福生活。
還有就是,明朝的火器雖然領先,但早期火器存在射速慢、易受天氣影響(如雨雪導致啞火)等問題,面對蒙古騎兵的集群沖鋒時,防御效果有限。且蒙古通過繳獲、貿易等會逐漸掌握火器技術,進一步縮小差距。
再說建州女真。
建州女真在努爾哈赤時期已形成統一政權(也就是后金),采取“八旗制度”,軍民合一,戰斗力強。
其活動區域(東北山林、平原)地形復雜,既適合騎兵機動,又可依托山地設防。
而明軍的火器(尤其是重型火炮)難以靈活部署,攻堅難度大。
后金后來通過繳獲明軍的火器(如袁崇煥的“紅夷大炮”)、招募漢人工匠仿制,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火器部隊(如“重炮營”)。
到皇太極時期,后金的火器技術已接近明軍,甚至在攻堅戰中反超(如松錦之戰),明朝的火器優勢不復存在。
總之就是,火器只是戰爭的工具之一,其作用受地理環境、后勤補給、對手適應性、自身國力與戰略等多重因素制約。
真不是說,趙宋王朝現在掌握了一些火器,就能橫掃遼、金、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