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得不承認,蕭瑟瑟給趙俁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而且是一個很可行的思路。
歷史上,耶律淳在被擁立為北遼皇帝后,其在位僅三個月,就駕崩了。
在耶律淳駕崩之前,因當時遼朝已瀕臨滅亡,耶律淳的統治更多是在危機中維持殘局,表現得其實很一般。
當時耶律延禧被金軍追擊逃亡,遼朝統治崩潰,遼南京(也就是燕京)地區的官僚、貴族為自保擁立耶律淳,形成北遼政權,但疆域僅局限于燕云部分地區。
外部面臨金軍的猛烈進攻,同時北宋王朝也趁機出兵北上,試圖收復燕云十六州,北遼處于兩面夾擊的困境。
面對這樣的政治環境,耶律淳只是做出了很有限的應對,更多的還是無奈。他登基后迅速任命李處溫等大臣,試圖整合殘余勢力,維持南京地區的秩序,暫時凝聚了遼朝殘余力量。對趙宋王朝采取強硬態度,擊退了童貫率領的宋軍的進攻,暫時緩解了南方壓力;同時試圖與金議和,但未被接受,外交空間極小。
因缺乏耶律延禧的正統性支持,其內部存在嚴重分歧(如部分將領仍效忠耶律延禧),且軍事力量薄弱,難以抵擋金軍的攻勢。
耶律淳的統治是遼朝滅亡過程中的短暫插曲,他雖試圖挽救危局,但受制于客觀形勢(金軍強勢、北宋大軍壓境試圖收復燕云十六州、遼朝根基瓦解等),最終無力回天。其在位期間的舉措更多是被動應對,未能改變北遼覆滅的命運。
總體而言,耶律淳的表現體現了亂世中割據勢力的掙扎,雖有維持統治的努力,但受限于時代與實力,最終成為遼朝滅亡的歷史注腳。
說穿了,根據耶律淳在歷史上的表現,就算有趙俁扶持他,他能不能給完顏阿骨打構成威脅,真不好說。
所以耶律淳其實也不是最好的人選。
只是在此之前,趙俁沒有更好的選擇,才想選耶律淳。
可現在,蕭瑟瑟給趙俁提供了太后執政這個新的思路,趙俁的心思一下子活了。他根據蕭瑟瑟的思路想到了一個更好、更可行的主意。
與此同時,趙俁沖蕭瑟瑟搖了搖頭,拒絕了蕭瑟瑟的毛遂自薦。
見此,蕭瑟瑟大失所望,甚至在心中生出對趙俁的怨念。她本以為憑借自己的才智與對局勢的深刻洞察,能夠成為左右遼國的未來、甚至是左右天下格局的關鍵人物。然而,趙俁這輕輕的一搖頭,如同寒風中的冰刃,瞬間將她滿腔的熱情與希望切割得支離破碎。
關鍵,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蕭瑟瑟不惜把她的親姐姐和親妹妹甚至她全家都獻祭給趙俁。
更關鍵的是,如果不能說服趙俁,蕭瑟瑟可能就無法救她的兒子耶律敖盧斡了。
加上,后宮中的女人,沒人不希望自己的兒子當皇帝,而蕭瑟瑟給趙俁生的兩個兒子鐵定不可能繼承趙俁的皇位,那耶律敖盧斡就是蕭瑟瑟唯一的機會。
再加上,對故國的感情。
蕭瑟瑟的心緒如秋風中翻飛的落葉,既飄零又帶著不甘。她望著趙俁那深邃而復雜的眼眸,試圖從中讀出一絲轉機,卻只見堅決與冷靜。
趙俁深知,權力的游戲容不得半點婦人之仁,更不容許情感的羈絆成為決策的累贅。他雖欣賞蕭瑟瑟的智謀與勇氣,但在這波譎云詭的政治棋盤上,每一步都需精準無誤,不容有失。
而且,蕭瑟瑟能讓自己這個現任去毒死她的前任,雖說耶律延禧也確實差得沒邊了,而且給蕭瑟瑟造成了巨大的傷害,說蕭瑟瑟和耶律延禧有仇都沒有任何問題,但這仍可見蕭瑟瑟的手段之決絕,心腸之硬朗,實非常人所能及。
趙俁心中暗自思量,‘這娘們肯定是個狠人,若是將她置于權力核心,一旦局勢有變,她是否會為了自保或更大的利益,轉而背叛我?’
這份疑慮如同暗夜中的陰影,悄然籠罩在趙俁的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