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此,趙壽詫異道:“在這里造船廠!我父皇不擔憂遼東教女真人奪去?”
馬擴說:“陛下對前線將士有信心,且今高麗已與女真結盟,不教我大宋前往日本之船靠岸,我大宋只能在此處建船廠對東去之船進行檢修,以防萬一。”
從趙俁在遼東半島的布局,趙壽就能看得出來,大宋占領這里以后,就沒想再將這里還回去。
趙壽一行下船以后,改乘火車北上,后又騎馬來到前線。
趙遹將趙壽交給種師道了之后,就回大連了。
見趙壽來到他這里,種師道真是頭疼不已。
可培養儲君,也是重中之重的事,趙俁能把太子趙壽交到他種師道手上鍛煉,也是看重他。
所以,再苦再難,種師道都得接著。
種師道跟仇悆、張俊、張叔夜等人商量一番,覺得還是將趙壽放在做事穩健又善戰的張俊軍中為好。
而且,神機軍才是大宋的未來,這也好讓趙壽好好接觸一下大宋最先進的軍隊是如何戰斗的。
張俊領到這個燙手的任務了之后,不敢怠慢,他直接將趙壽等人安排在了他的侄子張子蓋的軍中。
別以為張子蓋是張俊的侄子,就誤會他是個純粹的紈绔子弟,實則不然,他可是張俊手下數得上數的大將,而且心思細膩,關鍵時刻敢打敢拼。
歷史上,在苗劉兵變時,張子蓋作為張俊部的先鋒跟隨韓世忠參與討伐苗傅叛軍,因功升到武功郎。后來,偽齊大舉南侵,張子蓋又在藕塘之戰有戰功。金人破盟之后,張俊所部收復宿、亳二州,敗金軍于柘皋的重大戰役,張子蓋都參與了。等到完顏亮破盟,張子蓋受命援救海州,在城外與金軍大戰,兩敗金軍,將數千金軍趕入水中淹死,終于解海州之圍。雖然之后他并沒有接受魏勝的建議,趁勝追擊,而是以“受詔解圍,不知其他”的理由退回了泗州,但考慮到當時他已年界五十,其他南渡將領如成閔、趙密、王權等到了這個年齡多已變得膽小怕事,張子蓋能在野戰中擊敗金軍,殊為不易。
因為趙俁已經下過圣旨,要趙壽匿名鍛煉,向來最聽話的張俊,根本就沒告訴張子蓋,趙壽到底是什么身份。
當然,張俊也沒坑他的侄子,而是含含糊糊地跟張子蓋說了一句,趙壽是朝中大人物之子,不可怠慢。
張子蓋一聽,也耍了個小聰明,把趙壽幾人調到了趙俁長子趙衍的麾下。
張子蓋心想,趙壽的關系再硬,還能硬過當今陛下的長子,我將他交給大皇子管束,肯定沒問題吧?
就這樣,趙衍和趙壽這兄弟倆在前線相遇了。
見趙壽也來了,趙衍很詫異。
不過,想想他那些兄弟有多卷,趙衍也就理解了趙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