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福旺在咱姜家第三代里最年長,由他給老七摔盆合情合理。”
“我家福興是姜家嫡長孫,你個老二提早生出福旺,那是謀朝篡位!”
兩人越說聲音越大,有一言不合就要動手的架勢。
旁邊幾人趕忙拉住兩人勸架。
“你倆別讓鄉親們看咧笑話。”
“要我說,房子歸摔盆打幡滴,其他家產平分。”
“對了,老七家閨女嫁出去滴彩禮錢,也咱們幾家平分。”
通過對話,完全可以確定他們是在吃絕戶。
吃絕戶興盛于明朝。
那時崇尚理學。
要求女子恪守婦道,不能隨意接觸男子。
死后要為夫守寡不得再嫁。
大名鼎鼎的貞節牌坊,就是為表彰女人自愿為夫守寡,或為夫殉情自殺而興建的。
后來大戶人家之間,常攀比貞節牌坊數量。
于是強逼遺孀守寡,甚至將其活活餓死說成是為夫殉情,以此來立貞節牌坊。
這些強迫事件,表面看是為賺貞節牌坊,實際上是在吃絕戶。
強逼守寡或餓死后,親戚就會使出各種手段霸占家財。
碰上惡親戚,甚至會把遺孀和女兒賣給人牙子,使她們淪落青樓或成為仆婦婢女。
這種風氣傳到鄉間,就不需要用貞潔來遮掩了。
直接由摔盆者強行繼承家產。
摔盆是出殯的重要環節。
傳說人死后過奈何橋要喝孟婆湯。
喝了孟婆湯就會忘掉生前記憶。
而出殯時摔的這個盆呢,是逝者過奈何橋喝孟婆湯的湯碗。
為了讓逝者留下生前記憶,記得生前親友,就需要讓湯碗變漏碗。
于是在出殯前一晚,由兒女在盆上打孔,出殯前由長子摔盆。
這樣鉆了孔又摔碎的盆兒,接了孟婆湯就會漏掉,從而讓逝者保留這一世的記憶。
除了摔盆之外,出殯另一件重要的事是打幡兒。
打的幡兒是招魂幡,也被稱為靈幡。
寫有“蓮花朵朵開,西方接引來”之類的詞句。
通常父死以左手打幡兒,母死以右手打幡兒。
摔盆打幡都由長子或長孫完成,也有地方為長子摔盆,次子打幡兒。
但不管咋說,都必須由家中男丁來做。
如果家里沒有男丁,則需請侄子來代為摔盆打幡。
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
那就是侄子不能平白摔盆打幡兒。
侄子代替孝子賢孫摔盆打幡,相當于給逝者當兒子送終。
于是摔盆打幡成了侄子吃逝者家產的理由。
有良心的是文吃。
不會逼迫交出家產,而是承諾會為遺孀送終歸葬,等死后再繼承遺留家產。
惡親戚則是武吃。
由摔盆的侄子霸占家產田地,逼迫遺孀離家,把留下的女兒外嫁再賺筆彩禮錢。
碰到兄弟子侄多的,常常幾家一齊霸占均分。
有些即便家中有幼子的,也會被惡親戚找借口吃絕戶,最終幼子會被過繼出去當養子。
“狗錘子滴,這些人心眼子哈滴透透滴!”崔浩低聲罵道。
我趕忙拽了他一把。
這要讓姜家人聽到了,只需要喊一嗓子,我們就得被整村人包圍。
“別亂說話。”
可怕什么就來什么。
姜家那幾人的目光看了過來。
他們在我倆身上來回打量。
隨后笑著走了過來。
“是花嬸介紹來接親滴吧?”
“你們來滴可真早,明早起才出殯下葬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