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嚕嚕。
我肚子叫了起來。
黃子然笑著拍拍我肚子:“看看,你肚子也鬧起饑荒了。”
“快回去吃老鄭做的面。”
我紅著臉點頭,跟著他們原路返回。
鉆出炕洞我就愣住了。
堂屋里干干凈凈。
沒有半點尸甲蟲和干尸的痕跡。
甚至桌椅都擺放的整整齊齊。
我疑惑問道:“黃隊,這怎么不是剛才的樣子?”
“老鄭兩個侄子來幫忙收拾的。”
“就是住對面的鄭建設和鄭建軍。”
我這才恍然大悟。
來時黃子然就說帶我找鄭建設兄弟。
沒想到中間殺出個鄭二伯來。
現在想想,鄭建設兄弟大概率是煙霧彈。
我揣著明白裝糊涂道:“還找鄭建設哥倆么?”
黃子然干笑道:“不找了。”
“他倆是鄭家的最后兩根苗。”
“老鄭把他倆當成寶。”
“而且他倆也不會盜墓……”
說到這里,黃子然往堂屋外瞄了眼。
見鄭二伯在廚房里忙活做飯。
他才壓低聲音在我耳邊道:“鄭二伯的爺爺鄭留文。”
“就是被軍閥黨玉琨抓去當掌眼先生那位。”
“鄭留文在五十年代被國家收編,進入陜博工作。”
“六十年代,老鄭接老爺子班也進了陜博。”
在八六年之前,國有單位是接班制。
父輩退休后,可以讓符合條件的子女進單位接班。
所以當時的鐵飯碗真不是白叫的。
相當于父子相傳的真鐵飯碗。
八六年徹底取消接班制。
算是打破了父子相傳的鐵飯碗。
“后來因為老爺子幫軍閥盜墓的事,老鄭受到波及,被開除之后回來務農。”
“三年前我找到他。”
“好說歹說才讓他成為編外人員。”
“老鄭早年間還跑過江湖,會的本事挺雜。”
“只要跟他多接觸。”
“他肯定會把各種本事傾囊相授。”
黃子然畫起了大餅。
顯然是為之前,說鄭二伯會在飯桌上傳授獨門秘籍的話找補。
我盯著黃子然雙眼。
緩緩道:“該考驗也讓你們考驗了。”
“我表現的不算差吧?”
“值得你們讓你們托付后背吧?”
黃子然點頭:“遇事冷靜,臨危不亂。”
“面臨危險也不放棄隊友。”
“在我考核過的人里,你的表現數一數二。”
我要的就是他這話。
只要我足夠出色,那就有提條件的空間。
于是我趁機說道:“我表現出色,是不是值得你們多多培養?”
“多教我點東西,碰到危險時也能多分力。”
“至少不能讓我拖你們后腿啊!”
黃子然像早就預料到我會這么說。
不慌不忙道:“說你是楞娃吧,你小子心眼還挺多。”
“不是不培養你。”
“只是即沒師徒名分,又沒太深交情。”
“老鄭怎么可能真心實意把壓箱底本事教給你?”
“就算我命令老鄭教你。”
“他心不甘情不愿的教給你半拉子手藝,最后吃虧的還是你。”
這話倒是沒錯。
有句老話叫:教會徒弟餓死師父。
所以過去的手藝人形成了“藏一手”的陋習。
把關鍵技術或者技巧敝帚自珍。
以此讓徒弟給自己養老送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