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這個時候,還有言官上書,說了張居正和遼王的過節,彈劾張居正是為了私仇才要求除遼藩,是挾私報復。
這下子朝堂爭論的焦點又變了,逐漸就有人開始拿這件事對張居正做文章。
平靜的朝堂又起波瀾,如果再提對倭通商?
隆慶皇帝想了想,還是覺得時機有些不成熟,他準備下令將蘇澤的奏疏退回。
就在這個時候,隆慶皇帝突然看向了正襟危坐的小胖鈞,他起了考較的心思,對著朱翊鈞說道:
“鈞兒,你覺得你蘇師傅說的如何?”
對于六歲的朱翊鈞來說,蘇澤說的開港通商什么的,他是完全聽不懂的。
不過蘇澤的奏疏從來都是直接討論事情,言簡意賅,大體意思朱翊鈞還是能聽懂。
大概就是請父皇在登萊這個地方開放港口,和外國人做生意。
聽到最后,朱翊鈞的注意力,都在蘇澤所說的“白銀百萬兩”上了。
“父皇!我覺得蘇師傅所奏的對!”
隆慶皇帝聽完哈哈大笑,他又起了逗弄的心思問道:
“你蘇師傅哪里說得對了?”
朱翊鈞說道:
“能給父皇賺錢,難道不對嗎?”
隆慶皇帝愣了一下,他看向兒子問道:
“賺錢就對嗎?”
朱翊鈞點頭說道:
“當然,師傅們講學的時候都說了,朝廷打仗、治民、辦學、賑濟,都是要花錢的,所以勸說兒臣要節約。”
“可如果蘇師傅能幫著父皇賺錢,兒臣不是就可以不用節約,想要花什么就花什么嗎?”
“哈哈哈哈!”
隆慶皇帝為了兒子的童言無忌而大笑起來,但是笑著笑著,他也心動了。
是啊,當時自己想要辦元宵燈會,首輔徐階就是以邊關緊張,需要用錢,所以攔著自己不讓辦燈會。
可如果國庫豐盈,自己再想辦個勞什子的燈會,內閣還會反對嗎?
隆慶皇帝又想到了自己的父皇,那時候一邊打著抗倭戰爭,三大殿還鬧了宮災燒了,那時候為了重修三大殿,朝野可沒少議論,工程也都是拖拖拉拉的。
如果內承運庫里的銀子充足,那不就不用看外廷的臉色了?
但是皇帝還是有些下不來決心,他又問道:
“小兒胡言亂語,開港通商就能賺錢嗎?”
朱翊鈞卻說道:
“當然能!”
被兒子這幅篤定的態度給逗樂了,隆慶皇帝問道:
“你且說說,為什么能?”
朱翊鈞說道:
“父皇,兒臣看過報紙,蘇師傅在海國記里說,紅夷之主就是造船通商,成了海內巨富,建造了一座黃金的宮殿!”
“蠻夷都能,為什么我天朝上國不能?”
隆慶皇帝自然也是看《樂府新報》的,不過他沒有細看過《海國記》。
“把《樂府新報》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