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達汗筑城,吸收漢人農耕商貿,就等于有了基本盤,也是從俺答部定居板升城開始,俺答部才在草原上日益崛起,逐漸成為草原霸主的。
豐州灘,也叫做敕勒川,就是北朝《敕勒歌》所描繪的地方。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里本來就是又適宜農耕又適宜放牧的富饒地區,俺達汗筑城后,又吸收了中原的工匠和技術,甚至還仿照漢人制度設置了官制。
戚繼光研究發現,板升城是俺答部的核心,如果不能打擊板升城,那再怎么對草原用兵,也傷不到俺答部的核心。
傷不到俺答部的核心,那戚繼光清掃草原其他部落,反而是幫助俺答部建立威望,幫助俺答部吸收這些殘余部落,壯大俺答部的實力。
在明白了這一點后,戚繼光主動改變打法,不再清掃大同附近的蒙古部落,而是嘗試拉攏他們。
就在這個時候,戚繼光收到了蘇澤的信。
這是蘇澤對戚繼光那封肉麻之極的拜碼頭信的回信。
信中蘇澤表現了對戚繼光的尊重,完全沒有其他文官的那種頤指氣使。
更讓戚繼光興奮的,是蘇澤也在信中指出了板升城的問題。
蘇澤在信中寫道:“俺答部在板升筑城稱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板升城在,則俺答部元氣不傷。”
戚繼光看完這封回信,直接將蘇澤視作知己。
蘇澤來信,除了提到板升城之外,還給戚繼光帶來了一種名為“千里目”的新裝備。
這種單筒望遠鏡,能夠讓斥候看到遠處的敵人,戚繼光在親自試驗后連連稱奇,將蘇澤寄來的望遠鏡交給工匠,命令他們打造。
戚繼光也按照蘇澤的提醒,嚴格控制這些打造千里目的工匠,并且對所有千里目編號,責任落實到每個斥候頭上,丟失千里目將要受到軍法嚴懲。
而蘇澤在信中最后,提出了一個計劃。
戚繼光看向趙大柱,他混跡軍務多年,又是衛所基層一步步爬上來的,自有一套識人用人的方法,所以他見到趙大柱,就確定此人能用。
戚繼光不明白,蘇澤遠在京師,也沒有見過趙大柱,為什么就能斷定這人能用?
戚繼光又想到,蘇澤就是根據徐渭幾句話,就向高拱舉薦了自己,也許他真的有萬里之外識人的才能。
戚繼光對著趙大柱說道:
“過幾天你就能和你的弟兄們會和,然后一同去板升城,從此以后你就是大明通緝的要犯,和大明勢不兩立。”
“以后俺達汗帶你出征,讓你攻擊大明軍隊你也不要手軟。”
“明白了嗎?”
趙大柱瞬間就明白了戚繼光的用意,戚繼光繼續說道:
“你母親的遺體本總兵已經幫你收殮了,本總兵可以向你保證,等板升城破之日,你就可以風風光光的返回大明,你母親也能得到朝廷封誥。”
緊接著,戚繼光又揭開桌子上蓋著的黑布,趙大柱目眥欲裂,原來這正是他生死仇人百戶趙成的頭顱。
到了此刻,趙大柱五體投地道:
“草民趙大柱,愿意為將軍效死!”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