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芳面沉如水,一雙眼睛盯著蘇澤,強烈的壓迫感讓蘇澤背脊發涼,原來這就是內閣首輔的威壓嗎?
過了半天,李春芳這才說道:
“老夫手里正好有一本民間話本,明日遣人送到報館,你是總編官,合不合適你自己看著辦吧。”
說完這些,李春芳干脆直接送客,將蘇澤趕出了他的府邸。
蘇澤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原來李閣老你還真是啊!
蘇澤轉而笑了起來,李閣老你也不想你上班摸魚寫的事情,被內閣同僚知道吧?
但是不管怎么說,自己的目的還是達成了。
任何一個創作者,都無法抵擋讓自己的作品流傳千古的誘惑。
到了李春芳這個地位,權勢、財富、地位都不缺了,缺的不就是一個名嗎?
自己如果能完成他這個愿望,那好感度不是刷刷提升?
更何況這本來也是合則兩利的事情。
《樂府新報》的訂閱人數已經到了瓶頸,靠著官署衙門和各地方會館,訂閱數量已經到了上限。
而要讓報紙銷量突破上限,就需要擴大讀者圈子。
那一部能引起轟動的市井文學作品的連載,就非常的需要了。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明報》了,這份原本的香港小報,最后能成為著名大報社,就是從金庸在《明報》上刊登他的武俠開始的。
而蘇澤要利用《樂府新報》撬動民意,真正讓《樂府新報》變成能影響整個市民階層的報紙,也需要李春芳這本。
蘇澤又進一步想到,李春芳已經確定,那《金瓶梅》的作者到底是不是王世貞?
現在的王世貞,應該剛剛結束丁憂,準備上任浙江參政吧?
王世貞的父親王忬,在嘉靖年間曾任薊遼總督,因為與嚴嵩不和,加上邊地作戰失利,王忬被嘉靖皇帝下旨處決于西市。
隆慶皇帝繼位后,給王忬平反,這其中張居正還是出了力的。
是的,現在張居正和王世貞的關系還很好,兩人還是好友。
等到兩人反目,應該是張居正安排王世貞擔任湖廣按察使的時候,王世貞是被張居正舉薦安排到湖廣當官的,到任后第一個彈劾張居正的妻弟,兩人從此結仇。
蘇澤搖了搖頭,咱們《樂府新報》可是正經報紙,怎么可能刊登《金瓶梅》這種書!
但王世貞是文壇領袖,趁著張居正和王世貞沒鬧翻,改日請張閣老向王世貞約稿,倒是可以提升一下《樂府新報》的逼格。
——
十一月二十五日,勘遼使團副使施篤臣,在湖廣副都指揮使俞大猷的保護下,押送遼王進入京師。
隆慶皇帝對于遼王的叛亂行徑大為震怒,下令禮部、都察院和大理寺三司會審遼王案。
事情涉及宗王,禮部出席審理也是正常的。
大理寺也是大明法司之一,列席也算是常例。
但是都察院取代刑部列席案件,如此重大的案件,主張刑律的刑部卻不能列席,這足以說明皇帝對刑部的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