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武清伯離開后,朱翊鈞對著張宏說道:
“按照蘇師傅的法子,派過去的護衛散播土豆金貴的消息,再故意玩忽職守,放縱周圍的人來盜。”
這就是蘇澤想出來的,在京師附近推廣土豆的辦法。
能在京郊有土地的,自然不會是普通百姓,起碼都是武清伯這樣的勛貴外戚。
如果是普通百姓,自然不敢偷堂堂貴妃父親田莊里的東西,但是這些勛貴外戚可不一樣,他們不僅敢,而是膽子很大。
反正現在都已經開海禁了,就許你武清伯搞到土豆,不許其他勛貴搞到?
自土木堡后,大明的勛貴也都和宗王一樣淪為了米蟲,有很多家都已經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都靠著變賣祖產撐著了。
蘇澤就是利用他們,來推廣土豆的種植。
人性就是這樣,你越是讓他做什么,他越是覺得你要坑他。你越是不讓他做什么,他偏偏非要做。
當然,用這種方法推廣土豆種植,也只是蘇澤計劃的一部分。
黃驥帶著朱翊鈞賞賜的食盒回到詹事府,等到同僚們看到皇家樣式的食盒后,眼神中的嫉妒更厲害了!
御賜食盒!
黃驥在同僚們的注視中,得意的打開食盒。
咦?這幾道菜怎么都沒見過啊?
第一盤是條狀的菜炒的肉絲,如果蘇澤見到,只能感慨東宮的廚師果然厲害,竟然能根據自己的菜譜,還原出這道后世名菜。
下一層看樣子應該是主食?
偏黃的糊糊帶著一絲奶香,還有主糧誘人的香味。
而最后一層則是油炸的條狀物,似乎和第一道菜里的東西一樣,但是撒上了名貴的香料后,味道十分的誘人。
黃驥感受到了周圍羨慕的眼神,干脆直接將三道菜從食盒中拿出來,直接放在桌子上吃了起來。
這三道菜的味道還真不錯啊!
黃驥一邊吃一邊心中流淚,皇太子的恩情這么重,如何才能還的完啊!
——
就在蘇澤忙著推廣土豆的時候,都察院中。
在六科都察院制度設計之初,六科專門負責糾察六部,都察院則負責對應十三道,負責地方上的糾察事務。
但是地方上的糾察事務,很快就被逐漸常設的巡撫一職給取代,都察院的職能也開始和六科趨同,開始盯著在京的官員。
六科的給事中都是平級的,每一個給事中都擁有獨立的辦案權,而且辦案權不受到干擾,而且六科還有最重要的審閱所有奏疏的權利,消息靈通,所以位卑權重。
都察院則有很多級,他們不像是六科給事中那樣獨立,相比六科每科兩人總共十二人的編制,都察院的御史數量眾多,所以在人數上占據壓倒性的優勢。
都察院每次彈劾,都是采用人海戰術,無論是聯署還是集體上書,都能瞬間形成輿論壓力。
而年關前的都察院,此時卻十分的熱鬧。
明年是六年一次的京察,咨訪是都察院的工作。
都察院的御史們,會根據自己平日里搜集到的線索,在訪單上寫上對于在京官員的記錄,這些記錄會作為來年京察的重要依據,決定一名在京官員的前途。
雖然還有后面的“堂審”環節,允許官員自辯,但是在京官員眾多,咨訪的結果也許就能決定一名京官的命運。
此時,都察院的一座偏廳中,幾名御史正在討論著什么。
這些御史品級不一,有從四品的副僉都御史,從七品的監察御史里行,但是正座卻坐著一名中年的七品監察御史。
如果在別的衙門,自然是官位高者上座,但是都察院的言官作為清流,自然是看不上外界這套標準。
都察院內部的規矩,是以“年資”作為衡量地位高低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