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任重和沈藻打開這封來信,當看到落款的時候心中微微一驚。
給蘇澤寫信的,正是現任登萊巡撫涂澤民。
京師都在傳涂澤民能官復原職,然后被委任登萊巡撫這一方重任,都是蘇澤的功勞。
對于這樣的傳言,王任重和沈藻開始是不信的。
蘇澤才幾品的官,怎么能決定一任巡撫重臣的委任?
但是看到這封來信,王任重和沈藻真的確定,涂澤民能就任登萊巡撫,說不定還真的是蘇澤的功勞!
這封來信的用詞十分的謙卑,甚至在王任重和沈藻看來都有些阿諛了。
巡撫一方的大員,用這樣的語氣給蘇澤寫信,不知道的還以為蘇澤已經入閣了呢!
王任重和沈藻又有些隱隱的興奮,蘇澤將這樣的私信交給自己看,說明兩人已經進入蘇澤的核心圈子。
壓著這股興奮,兩人認真的讀起了來信。
但是很快兩人就面露難色,這信的字都認識,內容怎么自己就看不懂呢!
兩人第一次對自己的學識產生了懷疑,要知道兩人雖然科舉名次不高,但好歹也是進士,是讀書人中的佼佼者。
蘇澤看出了兩位同年的尷尬,喊來了徐渭給兩人解釋信中的內容。
徐渭說道:
“涂巡撫來信,是要請朝廷重開登遼海輸。”
見兩人還是一臉茫然,徐渭繼續說道:
“先帝朝以前,朝廷運往遼東的糧食,多是從登萊裝船海運北上的。”
“永樂年間,江南漕糧經過大運河運到山東或者直沽,再轉海船運送到遼東的金州、旅順,全程只需要十天左右。”
“成化年,朝廷又開登遼海輸,從萊州港直接運輸到遼東,只需要三晝夜就可達。”
“朝廷曾經在萊州造遮陽船,平底方頭,長十丈,船艙內防水防潮,損耗極小。”
“但自從先帝朝罷了海運,改河運和陸運后,朝廷每年運糧食到遼東的費用激增,而且損耗也十倍于海運。”
聽到這里,王任重和沈藻也聽出來了海運的好處了。
沈藻問道:
“既然如此,為何先帝要罷登萊海運?”
徐渭淡淡的說道:
“因為倭亂。”
沈藻又問道:
“既然倭寇已經平定,為什么朝廷不重開海運呢?”
蘇澤心中微動,這大概就是庶吉士和普通進士在視野上的差距了。
如果是沈一貫或者羅萬化在這里,甚至是張位王家屏,他們都不會問這樣的問題。
這是因為庶吉士在翰林院進修,可以翻越朝廷的奏疏,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將明朝歷史上重大事件的決策流程搞清楚。
大明的這套宰輔培養流程,雖然少了在基層鍛煉的部分,但是翰林院這種設計還是很鍛煉人的。
高拱、張居正這些大明有名的宰相,都是在翰林院的時候學習了大量的歷史經驗,而他們的執政思想,也基本上都是在翰林院時期形成的。
這個問題就不是徐渭可以解答的了,蘇澤接過了話茬說道:
“主要是兩個原因。”
“首先是工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