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明的慣例,蘇澤這樣的官員,基本上是留給太子用的。
蘇澤身上的本官職務,其實就是詹事府的職位。
但是蘇澤在詹事府已經沒有多少升遷的機會了。
隆慶皇帝是不會將蘇澤從詹事府系統里抽出來,畢竟他的年齡放在這里。
但是這次戚繼光的大捷,也讓蘇澤收獲了一個“精通軍事”的評價。
這也意味著蘇澤在軍事上的建議,日后都會被當做認真討論的內容,沒有人會輕視他在軍事上的發言。
正如上一次大同兵變后,內閣沒人會輕視趙貞吉的軍事意見一樣。
而蘇澤更加高興的,是這一次搜套大捷,給隆慶君臣更大的信心,可以在西北展開更加積極的軍事行動了。
那接下來就是復設東勝衛了。
蘇澤思考著上書的時機。
而此時系統也彈出了上次上疏的結算報告。
【黃驥領導四海測驗,耗時三年完成觀測,編修新歷。】
【新歷批準通行。】
【黃驥還搜集了大量天文觀測資料,為確立經度積累了不少天文資料。】
【黃驥發現了木星衛星,發明了木衛法,給陸地測量經度提供了方法。】
【大明國祚+6】
竟然一下子加了六?
看來歷法這東西,還真的能凝聚人心啊?
還有木衛法!
蘇澤記得,在確定精度的方法中,天鐘法還分為兩派。
一派是觀測木星衛星位置來確定時間木衛法,一派是測算月亮距離的月距法。
木星有四顆衛星,通過確定太陽、木星和四大衛星的位置來確定時間,這是伽利略發明的方法。
但是這個方法也是有弊端的,首先就是太陽、木星和四大衛星這是六個星體,三體問題尚且在數學上無解,別說是六體問題了。
所以這個方法只能求近似值,而且木星和木星的衛星太小,根本無法在顛簸的大海上觀測。
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上,法國用這種方式,在陸地上建立了大量的天文臺測算經度,繪制出了精確的世界地圖。
這個方法倒是也有用,大明也是一個陸權大國,也需要經度來繪制地圖。
當然,天鐘派最好的辦法還是月距法。
但是月距法還需要背景星圖,還需要計算太陽、月球和地球軌道的三體問題。
前者需要精確的天文測繪,地日月這個三體問題的近似周期是十八年,也就是至少需要連續十八年的天文測繪數據。
后者還需要更多的數學工具,至少要將微積分給搞出來才行。
可以蘇澤的微積分水平,早已經忘得差不多了。
看樣子還是要讓黃驥堅持觀測天文數據,絕不能因為新歷編完就回來!
另外還有微積分,既然三角函數他能理解,微積分應該也能吧?
蘇澤決定總結自己僅剩下的一些基礎微積分知識,好好啟發一下黃驥!
讓他在四海測驗的時候正好用微積分解悶,完美!
——
“恭喜陛下,西北大勝!”
如此輝煌的軍事勝利,自然是要全體內閣入宮向皇帝報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