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澤的奏疏上附上了棱堡的設計圖。
所謂棱堡,就是在四方城墻的邊緣做出棱形的凸起,架設炮臺防御的城堡。
而且和普通的城墻不同,棱堡的墻體很寬,專門用來架設大炮。
而城墻下是護城河或者壕溝,而在壕溝再前方,則是一道向下的緩坡。
四位閣老都不明白,蘇澤為什么要提議建造這種奇怪的城堡。
就連最精通軍事的趙貞吉也摸著胡須說道:
“這凸起的棱堡,看起來像是馬面墻,或者是甕城?”
趙貞吉這么一說,眾閣老也點頭。
馬面墻,就是城墻上凸起的城墻,這種城墻的作用就是駐扎弓箭手,用來射殺攻擊到城下死角的敵人。
很多明代城墻都有馬面墻,所以趙貞吉這么一說,四位閣老大概明白蘇澤這個棱堡的作用了。
但是這份奏疏送入宮中后,又被皇帝重新打回內閣,要求內閣調查清楚棱堡的可行性。
四位閣老只能又將蘇澤喊來內閣,又喊來幾名兵部和工部的官員旁聽,這種內閣詢問官員具體問題,在唐代也被稱之為“堂對”,也就是“政事堂對問”。
蘇澤踏入內閣后,看到的都是老熟人。
四位閣老之外,兵部尚書霍冀,工部尚書雷禮赫然在座。
也對,棱堡關系到軍務和營造,這兩人在場也是正常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工部官員在場,蘇澤就看到了幫助自己修房子的傅順和萬敬。
兩人偷偷向蘇澤遞來一個笑容,蘇澤也微微點頭致意。
這樣的場景,讓蘇澤想到了前世的論文答辯現場。
堂對一般都是討論具體問題,氣氛也相對的輕松,先是高拱定了調子說道:
“陛下要求內閣驗證棱堡之事,所以本官請了兵部和工部的官員過來。”
“先從兵部開始問吧。”
這時候,一名兵部官員站起來,他介紹道:
“蘇翰林,下官是兵部職方清吏司主事戴旭,有幾個疑問想要請教蘇翰林。”
兵部職方司的職責是掌輿圖、軍制、城隍、鎮戍、簡練、征討之事,督造軍事建筑是工部的業務,但是要兵部負責驗收。
所以職方司主事也是專業人士。
“戴主事請問。”
“蘇翰林,棱堡凸出來的部分,是和馬面墻同理,是為了架設火炮防御吧?”
蘇澤點頭稱是,戴主事接著問道:
“可為什么要在塹壕前設置緩坡?豈不是方便敵人進攻嗎?”
眾人看向蘇澤,這個緩坡確實是眾人最不能理解的設置。
蘇澤慢條斯理的說道:
“火炮從城墻上向下炮射,正如蘇某曾經在《樂府新報》上所寫的,萬物都有引力,炮彈自炮口射出,就會向下拋射。這個緩坡就是為了更好的射殺敵人。”
聽到這里,四位閣老和兵部官員們都連連點頭,但是在場的工部官員都覺得脖頸一寒,蘇澤竟然連這個都考慮到了!
戴旭又問道:
“為何棱堡要設置成棱形?”
對于這個問題,蘇澤自然也是早有準備。
他拿出一張準備好的圖紙說道:
“諸位請看,如果這城堡的凸出部分,建造成方型和圓形,那么在這些地方就有炮射死角。”
“而如果設置為棱形,則整個城堡就沒有一處死角。”
蘇澤指指畫畫,眾人迅速明白了設置棱形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