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仆臣以為,蘇翰林此疏極好。”
這下子隆慶皇帝驚訝了。
作為司禮監太監,太監最怕的就是被扣上“私通外朝”的帽子。
司禮監是皇帝的家仆,旗幟鮮明的和外朝大臣站在一起,那皇帝要怎么想?
馮保也是司禮監的老人了,是經歷過嘉靖朝和裕王府殘酷宮廷斗爭上來的,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皇帝藏住了自己臉色,平靜的問道:“那朕到是要聽聽你的高見了。”
皇帝這句話不陰不陽,讓馮保猜不出皇帝的真實態度。
越是大人物,越不能沖動用事,越是不能讓下級輕易的猜出自己的心事。
隆慶皇帝這態度,也是一種試探。
這一刻馮保已經有些后悔了,自己這么做終究還是犯忌諱了。
但是既然已經走了這條路,那就更只能一條路走到黑。
雖然馮保不清楚隆慶皇帝的真實態度,但是他還是選擇繼續走下去。
馮保說道:
“陛下,養象所和修律的事情仆臣不清楚,也不懂這些國家大事,但是就有一點,無論是養象所的捐銀,還是鎮撫司的印花錢,都能讓錦衣衛多些進項。”
“這樣一來,陛下再授錦衣衛的時候,外朝也沒辦法再議論了。”
馮保這回答十分的巧妙了。
他并不清楚隆慶皇帝是否贊成蘇澤的政策,而且作為司禮監太監,他也不方便在這樣的大政上表態,萬一誤判了皇帝的態度,那自己的前途就完蛋了。
馮保不講其他的東西,就講蘇澤奏疏的好處,這些銀錢收入能夠減輕財政支出,還能增加內帑收入。
不用外朝的銀子,日后皇帝再拿錦衣衛百戶千戶去封賞,外朝大臣也沒有話說。
馮保站在皇帝內臣的位置上說這話,自然也沒有任何問題。
至于這民律能不能修成,那就是外朝的事情了。
馮保說完之后,隆慶皇帝想起了上元燈會。
上元燈會內帑也出了錢,效果非常的好,而燈會結束那些外朝大臣也沒有像以前那樣攻擊皇帝鋪張浪費,京師百姓都夸辦得好,上元燈會有盛世氣象。
后面的百戲會和靈濟宮大會也都是這樣,百戲會是太子用皇室閑置的鋪子和內帑庫存的舊物賺錢辦的,開幕的效果極好,群臣和百姓都稱贊太子的孝心。
而蘇澤搞錢的本事皇帝也是知道的,如果真的能掙錢,那日后皇帝在封賞親信親戚,也不用再受外朝言官的嘮叨了。
這么想來,修律反而都是附帶的了。
隆慶皇帝下定了決心,他對著馮保說道:“下旨刑部,由刑部侍郎李一元,領著刑部官員議一下,這民律要怎么修,上本奏疏來。”
“養象所和鎮撫司民案司可以先辦起來,剩下的事情等法司詳議之后,再厘定鎮撫司刑案權責。”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