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父皇幾次替換宰相,都要小心翼翼,逐步剪除其羽翼,然后再找到想要上位的挑戰者,才能逐步替換掉原本的宰輔重臣。
比如替換嚴嵩就是,嘉靖皇帝首先是扶持了以徐階為首的裕王黨,利用未來儲君和清流領袖兩個勢力,和嚴黨打擂臺。
接著又逐步剪除了嚴嵩的黨羽,鄢懋卿等一批嚴黨骨干,都以貪腐和辦事不利被罷免。
等到了最后,嘉靖皇帝都沒有誅殺嚴嵩。
這也不僅僅是嘉靖和嚴嵩的個人感情,留著嚴嵩一條命,也是為了政局穩定。
最后還要清算嚴黨余毒,將嚴黨中還身居高位的人拿下,胡宗憲就是這個時候被干掉的。
張居正是自己的師傅,從斗嚴嵩開始就逐步掌權,也是先皇的輔政大臣。
張居正主持過好幾次科舉,門生故吏遍布朝野。
事關閣臣,事情的性質就變了。
就連隆慶皇帝也開始懷疑,這是不是張居正的意圖,要對內廷發難。
所以這份戶部奏議送到御書房后,皇帝發了一通火,然后就將奏疏擱置了起來。
既不留中,也不駁回,就這樣留在了御書房中。
緊接著,皇帝宣召東廠和錦衣衛,布置馮保這個廠公,督查外朝的動向。
馮保也覺得這事情難做,他身為張居正的盟友,也不知道張居正到底抽什么風。
東廠和錦衣衛查了幾天,外朝十分的平靜,張居正每日深居簡出,蘇澤也是戶部、報館、宅邸三點一線。
當馮保將監視的結果交給皇帝的時候,隆慶皇帝明顯松了一口氣。
馮保明白皇帝在擔憂什么。
蘇澤實在是太特殊了。
內閣首輔李春芳器重他,高拱是他的師相,張居正也非常欣賞他,趙貞吉更是他的姻親。
蘇澤是能夠串聯起內閣四位輔臣的人。
一個張居正領著戶部上的奏議,就能讓皇帝足夠頭疼了,如果這起事件背后是蘇澤串聯四閣老,那皇帝就要睡不好覺了。
這才是皇帝最擔憂的事情。
但是這事情并沒有發生,似乎這份戶部部議就是戶部自己的主意,外朝也沒有對這份奏議有太多的討論。
緊接著就是這場大雨。
這場大雨讓衙門放了假,因為暴雨也阻擋了官員之間的聯絡,戶部奏議的事情沒有形成大的風浪,事情逐漸冷了下來。
事緩則圓。
馮保逐漸明白了這個道理,隆慶皇帝面對這份奏疏也沒有那么疑神疑鬼了。
其實這一套,當年張居正在潛邸的時候,就已經向隆慶皇帝講過了。
建立全國會計錄,統一整個大明的財政,如此戶部才能掌控全局,制定很有效的財政政策。
只是要內承運庫的帳而已,外朝又不是要奪了皇帝內承運庫的銀子。
接著隆慶皇帝又看了幾遍蘇澤的奏疏,大體內容也確實是為了大明好。
太祖朱元璋的這套財政體系,在國初的時候是有意義的。
宋代那種統籌到國都,再進行分配的財政體系,聽起來是要先進一些,實際上也是一團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