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將個人奏疏變成了戶部奏議后,張居正也在奏疏上署名后,執行奏疏需要的威望點大大降低。
最后只用了200點威望值,系統就強行通過了奏疏。
【使用200點威望值,強行通過奏疏。】
【《隆慶會計錄》歷時兩年編完。】
【會計錄對于統一國家財政做出了貢獻。】
【但是宿主被皇帝拉回東宮,放棄了手上戶部的事務。】
【大明國祚+1】
【剩余威望值:8點。】
看到這個結果,蘇澤非常的欣慰,這一次他是在挖掘威望值的使用辦法。
而蘇澤所設想的沒錯,執行奏疏需要的威望,除了可以向系統“預支”之外,也可以向別人借。
這一次系統應該是“借”了張居正的威望值。
如果奏疏不只有自己的署名,而是戶部的公議結果,強行推動奏疏的阻力就不是落在蘇澤一個人頭上。
這樣就可以以小博大,通過一些個人上書難以做到的事情。
這一次蘇澤借了張居正和戶部的“勢”,提前完成了《隆慶會計錄》的編修。
國祚+1,歷史上就是在張居正手上完成了《萬歷會計錄》的編修,自己不過是提前了幾年,這個國祚增長也正常。
只可惜皇帝又將自己拉回了東宮,看樣子是不愿意自己在戶部繼續搞事了。
這么看來,自己的升官快車道是暫時走到頭了。
沒辦法,和大明皇帝相處,基本上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從剛開始的賞識,到君臣相得,逐漸到分道揚鑣,最后到君臣以難堪收場。
從嘉靖朝開始,幾任宰相,罷官后還能安享晚年的,就只有高拱一人。
也正如蘇澤對張居正所說的那樣,容易改革的地方已經改了。
剩下的改革,必然要觸動到皇權,或者官僚體系最根本的權力。
蘇澤也感慨,隆慶確實是一個不錯的皇帝。
自己鬧了這么一出,得到的懲罰也就是淡出戶部,回去給太子教書。
如果是別的皇帝,蘇澤怕是已經貶謫出京了。
當然,皇帝這么寬仁,也和蘇澤綁架張居正和戶部有關。
去東宮教書就教書吧,反正山東清吏司的事務,蘇澤也處理的差不多了,鹽政改革的方案已經拿出來了,接下來只要在各鹽所推廣新制鹽法,解除灶戶的戶籍限制就行了。
——
六月末,吏部文選司以驚人的效率,迅速部推出戶部山東清吏司郎中的人選,皇帝當天朱筆御批后,新任山東清吏司郎中就走馬上任。
新任山東司郎中名叫葛燁,是首輔李春芳的門人。
除了山東司主司郎中,剩下幾個空缺主司也都被填補上,而這些人都有一個特點,不是張居正的門生。
皇帝是在往戶部摻沙子。
其實不僅僅是戶部,高拱控制的吏部,趙貞吉控制的禮部,空缺的名額紛紛補上。
在官場混過的人都知道,很多部門都有主官空缺,副職代行主官職責的情況。
一方面,這些副職沒有正式轉正,工作積極性比較強,干活拼命。
另一方面是,一些部門領導中意的人,資歷和年齡不夠,但是領導想要讓這些人做事,所以安排他們“以副代正”。
張居正和高拱都是這樣,他們在前朝的時候被徐階壓著,派系內的人手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