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效率是低了,但是也更加安全了。
緝私御史王任重就搗毀過一個《新樂府報》的地下印刷坊,但是這個印刷坊就只知道根據送來的樣報雕版印報,其他什么事情都不知道。
甚至負責雕版的工匠還是個不識字的文盲,他連報紙上講的什么都不知道!
王任重審了一陣子,最后只能將工匠放了,沒收了印刷坊的工具了事。
這也是京師加大了緝私的力度,但是《新樂府報》還能越辦越大的原因。
當然《新樂府報》能越辦越大,也和何心隱領導的報館編輯有關。
回到家中,裝扮成何心隱家仆的報館編輯們聚集在內堂。
“這些就是京師的熱點話題?”
何心隱還會讓人搜集京師熱議的話題,每次選題都會從熱門話題中挑選。
《新樂府報》還會向熱點話題的相關人約稿,其約稿對象還包含官員。
緊跟熱點,又能深入熱點話題,讓《新樂府報》從原本的盜版小報,逐漸變成了更專業的報紙。
“今日最熱門的話題,就是前陣子東宮平抑京師糧價的事情了。”
一名編輯站起來匯報道。
何心隱搖頭:
“事情涉及東宮,話題太敏感,可信的消息太少,做不成一篇報道,下一個。”
“王世貞出使的事情,也是京師熱議的話題。”
何心隱搖頭說道:
“草原上的消息真真假假,出使的合約已經達成,京師百姓只要知道今年不會打仗就行了,沒人會關心出使的細節,下一個。”
一個年輕的編輯站起來說道:
“通政使那邊有消息,蘇澤又上疏了,這次他提議再下西洋。”
聽到這個消息,何心隱的眼睛亮了。
“我在坊間也聽到了消息,這件事皇帝和閣部是怎么看的?有消息嗎?”
大明的官場就和篩子一樣,辦報本身就是要消息靈通,《新樂府報》也會支付銀錢來打探消息。
這名年輕的編輯立刻說道:
“聽說陛下要讓蘇澤和九卿廷辯。”
“九卿廷辯,有意思。”
何心隱立刻就明白了皇帝的意圖,他想了想說道:
“弄幾篇當年三寶太監下西洋的文章出來,再從正反觀點找人撰文,我們先幫蘇翰林把廷辯的氣氛熱起來!”
——
何心隱的新聞嗅覺果然非常的準。
蘇澤要廷辯九卿的消息在官場中傳開后,立刻成了官場最熱門的話題。
要不要再下南洋,成為官員們爭議的焦點。
但是在這次風波中,六科和都察院卻出奇保持了平靜。
這也是被蘇澤給搞怕了。
六科給事中沈束,看著滿屋子的同僚,只感慨世風不古。
如果是幾年前,這樣的奏疏根本不需要議論,在內閣就要被攔下來。
這種蠱惑君上的奏疏,不是和嚴黨之流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