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光是朝野議論就能把上疏人給噴死。
但是現在時局已經變化,這件事竟然已經成了可以爭議的事情?
甚至還有一些年輕官員,從苦兀貢木的事情入手,認為再下西洋是有利可圖的!
幼稚!
但是沈束也沒有上疏。
六科和都察院,都在等九卿廷辯的結果。
沒辦法,如今科道的風氣也在改變。
以往的道德評價,風聞言事已經行不通了,要彈劾官員,只能從具體的事情入手。
就連沈束也沒發現,連自己也不知不覺改變了。
六科和都察院也搜羅了不少反對意見,就等著蘇澤在九卿廷辯的時候漏出破綻,他們就會和鬣狗一樣蜂擁而上。
《新樂府報》的連續幾篇報道,更是讓這場廷辯成為朝野關注的焦點。
很多衙門內,支持者和反對者都進行了辯論,而大家也都在等蘇澤廷辯的結果,看他要如何說服九卿,解決九卿提出來的問題。
——
就這樣,時間到了七月二十日。
九卿廷辯的場所還是定在兵部的節堂。
除了內閣之外,六部尚書、侍郎,大小九卿全部列席。
司禮監兩位秉筆,提督東廠錦衣衛的馮保,執掌內承運庫的陳洪,也同樣列席會議。
另外一件讓群臣意外的事情,乞休養病的首輔李春芳竟然一下子病好了。
李閣老也要出席九卿廷辯,兵部只能又忙亂了一番,再給李首輔準備一張椅子。
這次六部尚書和大小九卿也得了皇帝的旨意,讓他們好好準備廷辯。
本次廷辯的內容要全部記錄下來,交給皇帝御覽。
其余重臣聽到這個消息也是積極準備。
自從罷朝后,只有內閣重臣能夠隨時見到皇帝。
加上隆慶皇帝登基三年,逐漸開始怠政,部院大臣除非有特別的事務,很難面見到皇帝。
雖然隆慶皇帝依然會批答群臣的奏疏,但是這種公文上的來往很難有表現的機會,畢竟不是所有人的奏疏都和蘇澤寫得這么好的。
所以包括六部尚書在內,部院大臣都將這次廷辯看做一次在皇帝面前露臉的機會。
如果能駁倒蘇澤,或者提出不一樣的新見解,都能給皇帝留下更深的印象。
而這些已經踏入九卿行列的重臣們,還能不能更進一步,就取決于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蘇澤提前來到兵部,卻發現已經有人提前到了。
新任鴻臚寺卿王世貞,正在和兵部侍郎曹邦輔。
見到蘇澤,王世貞熱情的打招呼:
“子霖,這次廷辯,本官可是要不留情面的。”
蘇澤只能苦笑,朝貢事務就是鴻臚寺卿的職責范圍,自己確實要和王世貞針鋒相對了。
這次廷辯,包括內閣輔臣都提前來了,最后反而是馮保和陳洪最后到。
兩名司禮監巨頭態度十分謙恭,連忙向眾人致歉,就在看起來和和煦的氣氛下,眾人踏入兵部節堂。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