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來宋郡之中的官員也會按照趙人-宋人-魏人這個順序進行安排,直到這里面的所有人都覺得自己已經是趙人為止。
對于宋郡的安排無疑是最為耗費精力的,相較而言,其他兩個郡顯得比較簡單了。
陶郡,以中原大城陶邑作為郡治所在,包含濮陽、燕縣、甄城、范陽等地,是一部分衛國舊地和宋國舊地的混合體。
由于這一帶主要是商業活動為主,因此將郡治定在了陶邑,至于將來的官員秩序則是趙人-衛人-宋人這么排列。
最后一個成立的郡是薛郡,這個郡是將薛國和魯國的舊地混合起來組建而成,郡治所在地是原魯國都城曲阜。
由于薛國和魯國實質上都是兩個半斤八兩的弱雞國家,所以除去必然占據最重要職位的趙人之外,薛人和魯人官員的職位和權力在這個郡之中都會做到盡量的平等。
權力的秩序定了下來,還有具體的人選也是需要商定的,這一點上趙何雖然是大王但也要參考邯鄲那邊以肥義為主導的相邦府意見,同時還要考慮到各種政治利益的分配,甚至主父不知道為啥也突然提名了一個郡守人選直接導致趙何原本精心敲定的名單不得不再次變動,讓趙何忍不住在心中吐槽了一番自家老爹。
跟隨著主父的使者到來的還有另外一個讓趙何哭笑不得的消息,那就是韓王提出了聯姻的請求。
韓王的聯姻請求趙何其實是可以想到的,無非就是想要看看能不能借此機會穩一下趙國,讓韓國能夠多延續幾年。
之所以主父為什么會轉達過來趙何也是明白的,因為主父的上一任王后、也就是生下安陽君趙章的那一位乃是當今韓王同出一母的親姐妹。
但那位王后并非趙何生母,所以對趙何來說韓王倒也算不上什么親戚,主父要顧及一下情分趙何卻是不用顧及的。
連老丈人齊國趙何都照滅不誤,何況是韓國呢。
趙何想都沒有想就拒絕了韓王聯姻的要求,至于韓王會不會因此而睡不著覺或者急急忙忙的去找秦國楚國結盟,那趙何就懶得管了——反正他們加起來趙國也不怕。
事情總是會湊到一起,所以在當天晚上,趙何又接到了另外一份急信。
這封急信的來源倒是讓趙何好生驚訝了一番,因為這赫然是一封來自于楚國左尹昭齊的親筆信。
在信中,昭齊先是含糊的表達了一番對趙國的恭喜,拍了一通趙何的馬屁,然后提出了一個讓趙何意外的要求——他希望趙何能夠派出一個足夠分量的人去壽春面談,看看能否合作某件大事。
至于具體是什么大事,心中倒是沒有說。
趙何讀完這封信之后,思索片刻,不由微微失笑:“難道是……繆賢,你走一趟壽春吧。這一次,或許又是你能發揮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