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這種有過經歷的,她會惜福,既年輕能照顧你,又懂事俏麗,還沒一幫娘家人做拖累,你就覺得這樣才是最適合你的。
你雖沒說透,但咱老太太懂。
“你的情況,我知了。”
“那嬸子,她那面的情況是?”
馬老太瞅眼宋福生,當著親兒面前,撒謊不眨眼道:
“她前面那家是個短命的可憐人,下雨天非要上山下山,遇見野獸被分食。她帶著獨苗就隨我們來了這里。我們能拉拔一把就拉拔一把,她那人,很是能干。利索勁兒,一般女人家比不得。”
聽話聽音,通過這話,就應該知曉,老太太是希望能撮合成的。
她壓根就不提李秀之前還嫁過一家,那家不好使碰不得她,又給打跑之類的。
說那些做什么,她們要是不說,去哪查這些事兒?
倒是說的太細致,汪舉人會覺得嫁兩家?
嫁一家和嫁兩家,誰知道男人在這件事上介不介意。
所以說,老太太想給李秀多擦擦胭粉,往美好了整。
即使她剛才在心里吐槽不少,嫌汪舉人年紀大。
李秀才二十幾呀,這個都四十七歲啦,翻了一番帶拐彎。
可是不得不說,人家是舉人老爺,頭頂有光環。
人家四十七歲照樣能娶水靈靈的大姑娘,是能找大姑娘的身價,卻看上李秀,這也算是李秀的福分不是?
咱掏心窩子講:就這種姻緣,別小瞧,還不好遇見吶。
馬老太認為:咱就是刻意去尋都尋不到。
要知道汪舉人屬于三無和三有的情況。
三無:無父母,不用伺候公婆。無子女拉拔,人家孩子都成親啦。無負擔,略有資產嘛,這回考上舉人更能耐啦。
三有,有錢有地位有知識。
階級最基礎的區分,就是從讀書人和不識字人這里先來的。
人家一個正兒八經的舉人身份,就是七十歲找個不識字的大姑娘也是找得的。
汪舉人聽完李秀的情況,沉吟一番表示,那他愿意給撫養小兒,還能教李秀的小兒念書,這是他最大的誠意。
說起讀書,汪舉人看向宋福生還感慨道:“與宋兄不同。我這次進京趕考沒戲,畢竟這次就是掛著榜尾,又是這個年紀。已經做好落榜準備。想是回頭尋個教書的地方,最好能在奉天學子院里做些什么。”
宋福生能說啥,只會勸:你別灰心,還沒去呢。
然后給老娘使個眼色,讓趁著這空檔去問問。
宋福生覺得直接去試探李秀口風得了,別用媒婆走程序。
兩方這么大歲數了,矯情啥?什么規不規矩禮不禮儀的,媒婆上門倒是容易傳出很遠。就低調的先互相問問,探探口風。
馬老太家。
李秀坐在炕沿邊摘下口罩,她聽完還沒來得及驚訝,王婆子她們先:“啥?”
媽呀,吃驚壞了。
舉人啊,那可是舉人老爺。
李秀你個鄉下小婦人,迷倒一個舉人老爺來求娶,你行啊。
噯噯,你們那語氣注意一下。
嬸子大娘們,你們的態度是不是有點兒不太善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