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讀者而言,他們看歷史圖書,是因為覺得它們有用,當人們在現實中遭遇生活的煩惱或者工作的挫折時,或者為了避免遭遇這些不幸,人們就需要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從歷史中汲取營養。
人們都是現實的,都渴望成功。而內容豐富的中國歷史寶庫就是中國最大的成功學寶藏。
現在的人們遇到的生活和工作的問題,幾乎都能在歷史上找到影子。
央視科教頻道的收視率可不算太低,而且影響力也非常大,周云深的這期節目一播出之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老周,干得漂亮。”
華強出版社的編輯紀光河夸贊著說道,以往周云深的作品在發售前可沒有這么強的宣傳作用。
周云深坐在辦公桌對面,他搖搖頭說道:“小意思而已,你要是讓我批評一個歷史大家,我可辦不到。但張楚這種跨界寫作的名人嘛,就沒什么問題了。”
紀光河將電腦的顯示器轉過來,用手指著屏幕上面的文字說道:“出版界也講究欺軟怕硬,這么大一個軟柿子與其被別人捏了,還不如我們動手呢。你看看,現在效果有多好!”
往常在千.度搜索上面輸入周云深的名字,幾乎搜索不到什么新鮮的事情,無非就是以往的作品鏈接跟書評。
但現在可不一樣了,一搜索全是最新發布的新聞消息,熱度增加相當明顯!
【張楚新作被專家批評缺乏專業性】
【《少年游》作家狠批當下歷史創作亂象,放言通俗寫作是在扼殺歷史作品生命力!】
【作家周云深:沒有相關歷史知識不應該涉足歷史題材創作!】
【年輕人該不該寫歷史?歷史究竟應該是嚴肅的還是通俗的?】
【歷史創作應該尊重史實,歷史事實不容抹殺】
【周云深攜新作《敦煌》做客央視《講訴》欄目,揭露目前歷史創作中的各種問題,引人深思。】
各種各樣的消息紛至沓來,盡管這只是網絡媒體,并沒有印在報紙上面,但已經足夠傳播了。
周云深滿意極了,認真創作竟然還比不過這種花邊新聞,早知道罵人能獲取這么大的關注,那自己還辛辛苦苦跑什么宣傳!
一道大門徐徐拉開,周云深仿佛看到了一條充滿鮮花與掌聲的捷徑,只要自己舍得放下面子,現在找出幾個跟張楚這樣有名氣的作家并不難,經常把他們拖出來批評抨擊一下,保管能賺足眼球。
這時候,編輯紀光河提議著說道:“老周,既然現在熱度還不錯,我們就開始準備《敦煌》的預售吧,趁熱打鐵,免得夜長夢多。”
“可以啊,上市的時間敲定了嗎?”周云深有些激動的說著,作為一名全職的作家,老書銷售每況愈下,只有等新書上市之后才能拿到稿費。
“2月10日全國統一上市,現在還是好好宣傳,知道敦煌、去過敦煌的人很多,你這本書有熱賣的潛質。”
周云深瞪大了眼睛,“那需要我做什么?我繼續在微博上面抨擊張楚?還是換一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