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么多出品方,還有幾個發行方,張楚覺得上課記那些知識都沒現在累。
這個總,那個總,幾乎要讓他昏過去!
明明《心理罪》的投資才1億左右,但大大小小的投資方足足有十多個,這種分散風險的方法看起來已經在娛樂圈成為普遍現象了。
每次看電影的時候,在片頭片尾都是一大串的電影公司名字,讓觀眾都煩不勝煩。
當然,張楚也知道由徐紀導演工作室單獨出資是不可能的,但也沒想到徐紀找了這么多人。
或許也是這些公司主動找上徐紀的,畢竟這年頭國產故事片能掙錢的導演可不多,徐紀幾乎從來沒有讓投資方虧損過!
這年頭大投資高成本影片在電影市場總已經比比皆是,按照1億投資計算,影片總票房要達到3億才能收回成本。
然而在過去一年之中,國產故事片有800多部,但全年票房過3億的影片卻只有20部。
要在這樣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和同行分享利益、分擔風險是一條必經之路!
如果是無IP、無明星、無名導的三無小電影,也許電影公司的投資會是一場雪中送炭。
但如果是超級大片,那普通電影公司就算揮舞著支票都會被拒之門外!
就像是《心理罪》這樣,大家都覺得能掙錢,而且風險本來也不算大,所以分享利益就很困難。
想要入伙的話,就必須帶有資源才行!
比如一個公司有經紀資源,可以拉來頂級巨星出演,那么肯定非常歡迎;比如一個公司有IP資源,就像徐紀導演工作室這樣拿到了《心理罪》的電影改編權,那肯定繞不開它。
如果有渠道資源的話,比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平臺,或者淘票票、貓眼電影等票務平臺,或者有億達這種規模龐大的院線資源,可以對影片的宣傳發行、排片做出巨大貢獻,那么也會受到歡迎。
有價值的資源才是被需要的!
張楚坐在椅子上面,此時影片已經開始,一家家出品公司跟聯合出品公司的名字嗖嗖嗖的出現在銀幕上。
出品公司當然是電影的主要投資方,電影制作的主要把控者;至于聯合出品公司的話語權就比較小,跟投的比較多,而且有些聯合出品公司實際上也不是投資者,而是在發行或者拍攝等環節出力。
“希望這部電影質量不錯吧,最好不是要是爛片!”
張楚默默在心中祈禱著,只有佳作才會被影迷們記住,才會對同名小說產生效應,才會對他個人作家品牌塑造增加籌碼。
放映廳內,各個公司的管理層以及工作人員無一例外,幾乎都是仰著頭聚精會神盯著屏幕,等待著故事的展開。
***************
新的一個月以爆發開始,求保底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