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夢龍文化傳媒公司所在的大廈走出來,張楚并沒有著急回家,他打算找一家書店買點書回去看。
誰讓自家的書店遠在千里之外,而燕大校園分店更是連房子都還沒有整改好,別說是裝修、營業了。
開書店這么長時間來,他已經習慣了去實體書店支持生意,而不是在網上書店購買。
中心商業區人頭攢動,各種奢侈品商店裝修看起來金碧輝煌,金色陽光灑在玻璃上,不少美女已經穿起來短褲,將修長的美腿展露出來。
張楚并沒有選擇去新華書店這樣的大眾書店,而是在網上搜索一下之后站在了這個名叫三聯韜奮書店的門口!
從事文學界的人在看到“三聯”這兩個字的時候,總會產生些許敬意。
不管是出版社,還是三聯韜奮書店,都是絕對不會讓人失望的業界良心代表。
抵達書店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兩點多鐘,雖然是工作日,但店里還是相當熱鬧。
很明顯三聯走的并不是文藝書店的路線,十分心力皆用在書籍分類,而不是那些有的沒的裝飾身上,絕對不存在中看不中用的問題。
這顯然就是張楚參考的對象,翰林軒燕大分店就是要走這種實用與美觀結合的道路,不可能學習方所那樣。
三聯韜奮書店主要書籍都集中在地下一層,一樓主要是新書、推薦柜臺和音像制品,二樓則是雕刻時光咖啡館。
張楚一點也不意外在一樓看到自己《搜神記》全集的推薦,這些天最能賣的作品當然不可能藏在倉庫里!
他往那邊瞄了一眼之后就朝著樓下走去,自己這一次是過來買書的,并不是查看銷售情況的。
樓下整齊擺放的書架旁,甚至是樓梯上面都有拿著書認真閱讀的年輕人,張楚很好奇這家24小時書店的深夜究竟是什么樣子,有桌椅有咖啡廳有一堆書,不體驗一把簡直天理不容!
不過這也就是想想而已,張楚更加習慣于在自己的小窩里面一個人看書,沒有別人的打擾更加能看進去一些。
一本《耶路撒冷三千年》,一本《杜月笙大傳》,還有一本散文集《人間知味》,他選書并沒有特定的標準,而是看到書名覺得有興趣就拿起來。
針對性太強并不是什么好事兒,看書還是五花八門隨性點比較好。
他將這三本書拿在手上之后就朝著收銀臺走去,這才認真觀察起來周圍的顧客來。
這邊上下好幾層肯定租金不便宜,如果客流量不大的話,肯定很難盈利,但它有一個其余書店不能比擬的優勢,那就是24小時營業!
趁著收錢的時候,張楚對收銀員隨口問道:“大姐,你們這邊晚上來買書的人多嗎?”
一邊掃條形碼一邊裝袋的收銀員用流利的京片子說道:“怎么不多,每天晚上總是很多人,跟白天差不多!”
“這么厲害,看來哪天晚上得來見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