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爾現在所在的城市就是紐約,他對于紐約客也算是非常熟悉。
平時坐地鐵來上班的時候,會在這雜志發行的當天買一本看看,了解一下本地的特色。
《紐約客》是一份美國知識和文藝類的綜合雜志,以非虛構作品為主,包括對政治、國際事務、大眾文化和藝術、科技以及商業的報道和評論。
此外,也會刊發一些文學作品,比如短篇和詩歌,以及幽默小品和漫畫作品。
美國高中生必看的雜志,SAT考試里面很多文章都選自這里。
原本是每周一刊,現在是一年出版47期,其中有5期是雙周刊。
這并不是完全的新聞雜志,布萊爾最喜歡的就是雜志里面對于美國以及國際政治、社會重大事件的深度報道。
另外,這雜志里面有個“城中話題”的欄目對于外地人了解紐約很有幫助,里面全是關于紐約日常生活的短文章。
想要快速融入這座城市,那就去買一本《紐約客》吧!
紐約客里面的故事和評論就是人們聊天設定好的綱要。
在它創辦的早起,每期刊物里面都有兩到三篇短篇,只不過近年來減少到了每期一篇。
這些的主題和風格多樣化,除了英語創作之外,還包括翻譯作品。
由于雜志嚴格的身高標準,能夠在《紐約客》上發表是英語文學界最高的榮譽之一,很有可能讓作者一炮而紅。
那些經常在紐約客發表作品的作家,則是被美國文學界稱之為紐約客作家。
包括二十世紀主流文學大師安-比蒂,以及號稱加拿大契訶夫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愛麗絲-門羅、村上春樹、《洛麗塔》作者弗拉基米爾、菲利普-羅斯、《麥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塞林格等人都是紐約客的撰稿人!
可想而知,它的標準有多高。
一年只能有四十多篇短篇能登上紐約客,但是收到的作品投稿卻是數以萬計!
若是真的能把《人工智能》放在《紐約客》上面的話,絕對是一件好事。
但難點就在于這篇短篇的字數已經朝著中篇在前進了。
別人的短篇是真的很短,最多一兩頁就完事!
可人工智能起碼十頁。
要在《紐約客》上面占據如此多的版面,恐怕那邊的編輯根本不愿意答應。
就算布萊爾提議將這篇分成上下兩期進行刊登,對方也不一定會答應。
而且這只有連起來的時候才更加有震撼力,前后的轉變需要連貫來增加戲劇性。
布萊爾敲了敲自己的腦袋,似乎紐約客所在的康泰納仕集團跟蘭登書屋有合作。
有些作家將自己發布在《紐約客》上面的短篇集結成集之后,就是交給蘭登書屋進行全球范圍內的出版以及推廣。
康泰納仕集團是美國最有名的期刊出版集團,總共經營有超過120本雜志和61個網站。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Vogue》、《GQ》、《名利場》、《紐約客》以及號稱極客圣經的《Wired》!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看的絕大部分雜志都是由這家集團發行的。
布萊爾思考之后,他在公司的內部資料庫里面尋找起電話號碼來,先給紐約客編輯部打個電話詢問詢問。
原本這個工作應該是作家經紀人來做的,畢竟不會算是蘭登書屋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