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官場文就是男人版的宮斗,這兩種類型都是圍繞著一個模式不斷編織故事,寫主人公的奮斗,不斷取得勝利。
只不過最終目的不一樣,宮斗的目的是為了主宰后宮,而官場文則是為了權傾一世。
當然,這并非沒有積極意義。
想要升遷就必須奮斗才行!
而且官場里面通常對人與人之間那種微妙復雜關系描寫得特別細致,可讀性很強。
現在那些**官員們實在太有想象力,他們創造出來的許多貪腐事實簡直匪夷所思,比文學家跟作家們的腦洞都還要大!
所以有時候看新聞都覺得比看了還要精彩。
張楚看重的是《人民的名義》跟電視劇里面的真實,在為官之道跟人性方面非常真實。
作者本身就曾經是一個體制中人,離職之后就寫了多部官場,據說為了寫《人民的名義》還親自去監獄跟那些貪官采訪取材。
沒什么比當事人自己講訴出來的心路歷程更真實的!
給觀眾們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集就是侯勇扮演的趙德漢這個形象。
國家資源部的趙德漢,乍一看是一個非常清廉的好官。
住在筒子樓,出行靠自行車,家中幾乎沒有任何值錢的東西,辦公室里也只是放了一瓶自己喝的五糧液。
當別人懷疑他貪污的時候,他一臉正氣,反手就教育別人思想覺悟不夠。
直到在趙德漢的辦公室門口,他還要求騎自行車低調進入,不想斷送自己的政治生命。
表情之無辜,言語之真誠,幾乎要讓人相信他確實是被冤枉的。
直到觀眾們在這家伙的別墅里看到了一面由2.3億現金堆積起來的錢墻之后,才明白他的偽裝到底有多好!
最可笑的是,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趙德漢將自己貪錢比喻成收割麥田,看著便心生愉悅。
整個案件最荒誕的地方是,他的貪欲遠遠超過了自己的心理承受力。
明明有這么多錢,可是一分錢也不敢花,就連給父母的生活費也是每個月只寄300回去。
如此荒誕、戲劇性的情節,估計99%的人都以為是跟電視劇為了對比效果折騰出來的。
但其實并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有著事實基礎!
在紀委的通報里面可以看到真人模板,這種雙面人在官場里面可并不少見。
有人說中國的官場在家的筆下,成為了一個大染缸,各個級別、各類人等都有。
坦白來講,張楚也并不認為《人民的名義》是官場文的巔峰之作。
他想要選取這部作品只是因為有著尺度較大的臺詞對白、離奇曲折、諷刺現實的故事情節!
或許在文學性上面,這部作品算不得經典。
但在觀眾好感度上面,絕對能排在前列。
比如長期以來,官場里面的反派人物都有一些規矩是不能突破的,可是在這部中卻被打破了。
比如,一號反派角色是不能寫到副sheng級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