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在尺度比較松的實體書領域,在網絡領域,限制就更多了!
其余還有什么主要領導不能變壞這個禁區。
在《人民的名義》中,尺度直接突破來到了副guo級這個層次!
從這一點來看,就要讓其余作品自愧不如了。
很多人的作品都局限在一個縣、一個區,最多是一個市,很多當紅作品都是從鄉鎮到州市這個政治層次。
顯然,《人民的名義》很符合張楚的定位,他就是一個普通的通俗文學作家,并不是嚴肅文學作家。
用趙德漢這種爆炸型貪污案作為開端,徐徐拉開了大戲的序幕,而此后的情節故事都是懸念叢生、環環相扣。
幾乎每一位讀者都在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最后的結局,但卻很少有人會在文筆、敘述的技巧上面沉思。
這種快gan會削弱的張力與內涵!
想要保證文學性,又同時兼顧吸引力,那幾乎是不可能辦到的事情,必須要進行權衡取舍。
在人物的設定上面,《人民的名義》其實也更像是戲劇,中的人物之間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師生關系、同門關系,雙方的較量濃縮了感情、權力與陰謀等因素,但卻會讓人覺得有點小家子氣。
怎么翻來覆去都是這一撥人在斗爭呢?
難道整個官場就沒有別的派系了嗎?
張楚想要改變的就是這種臉譜化的人物刻畫,難度非比尋常!
張楚知道自己喜歡這部文學作品,不如說是喜歡里面展現的高度現實感、真實感!
原著里面沒有把官場寫得過于黑暗,盡管也寫出了很多官員貪污受賄、跟其余女性有不正當關系等眾所周知的秘密,但立足點還是在反腐上面。
真實的官場其實就是一個叢林社會。
既有像李達康、沙瑞金這樣的政績實干派,也有祁同偉、丁義珍這種魑魅魍魎,更多的是高育良這樣道貌岸然的岳不群!
正是這種復雜的官場,才會引起更多人的好奇跟喜愛。
更何況,張楚選擇這部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他打算在這部里面植入廣告,給自己先前已經出版的一部作品打打廣告!
《人民的名義》里面,高育良書記最愛的一本書就是《萬歷十五年》。
當初電視劇熱播的時候,不光原著銷量大增,就連《萬歷十五年》也重新被帶火!
《萬歷十五年》在一年多以前就被張楚給意外弄了出來,如今更是躺在國內、國外眾多圖書館里面典藏。
可張楚想要把它推薦給更多人!
這種植入的方式應該會有用才對。
***************
當初在寫《萬歷十五年》的時候就想到了現在這個劇情,高育良書記化身為圖書推廣大使。
沒想到寫了這么多章節才終于把它給寫出來,總算是實現了前后的聯動,挖的隱形坑給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