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老張家引以為傲的油坊,終于,又回到了老張家手里。
張家從農戶手里收購了曬干的花生仁之后,在榨油師傅的辛苦下,經過一道道工序,最后變成了兩樣東西,花生餅和花生油。
100斤花生仁,大約可以生產出40到45斤花生油和52到57斤花生餅。
張家油坊的半自動榨油設備,100斤花生可以榨取40斤花生油,和57斤花生餅。這個榨油比例,相比較最好的機器,還是差了很多。花生仁的含油率能夠達到百分之五十,而最好的榨油設備榨取花生仁的時候出油率可以達到百分之四十五以上。
但是,相比較老式的木質設備,這個榨油比例百分之四十已經非常不錯了。
從2002年到2012年,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食用油的需求量也不斷提高,所以榨油這個行業,正好處于發展的黃金十年里面。
如果在這十年里面能夠打造出一個很好的食用油品牌的話,那接下來借助品牌的力量,也會獲得不錯的收益的。
當然了,對于張有礦來說,搞花生油,賺不賺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喜歡這份事業。
一個重生者,還擔心說沒錢嗎?
一家三代一并站著,像舉辦一個儀式一樣,看著槽口處流出來的油,落在了鐵皮桶里面。
當鐵皮桶快要滿的時候,闞洪曾指揮油坊里的榨油師傅,自己的親侄子闞光澤去提油的時候,張治農忙說道:“慢著,有礦,同坤,這第一桶油,你倆抬!”
張治農說得非常鄭重,那架勢,是不由自己的大兒子和大孫子拒絕的,哪怕是自己的大孫子胳膊不方便。
“哎!”
“好!”
張同坤父子兩個答應得很痛快,然后張同坤用力將放在油槽下面的鐵皮桶提上來,而張有礦則將一根扁擔插進了鐵皮桶的系子上,爺倆將鐵皮桶給抬了起來。
而這時候,張治農走到油坊門口,掀開了門倆,叉著腰,站在門口,沖著外面大喊了一嗓子:“出油嘍!”
油坊里面,所有人都哈哈大笑著,整個氣氛歡快得讓人感到眩暈。
當然了,這也是一種幸福。
榨油過程充滿了儀式感,讓人感覺大家都在做一種極其重要的事情。
張同坤和張有礦將第一桶花生油抬到門口,然后張治農攔在門口,回頭伸手在這盛滿了花生油的鐵皮桶里面沾了沾手指頭,放在嘴巴里面嘗了嘗,笑著對自己大兒子和大孫子說道:“好油!”
張有礦笑著對自己爺爺說道:“好油!”
然后張治農這才閃到一邊去,掀著門簾,對站在一旁的闞洪曾說道:“老伙計,好樣的!”
“哈哈哈哈,差不了!”
“我大爺干了一輩子榨油了,張家爺爺,你找他來當這個技術指導啊,算是找對了!”
眾人大笑,這是歡樂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