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礦點著頭,然后問道:“那三個糧站的儲量規模多大?”
“那三個糧站啊,儲量規模都比咱們的大,每個都得有個五六千噸吧。”
張有礦一聽高興了,自己還差一萬四千噸的倉庫缺口,下一步這三個糧站要是買下來或者承包過來,以后可就幫大忙了。
“太好了,胡主任我就跟你直接說了,我想著買下來或者承包那邊三個糧站,您看這事行得通嗎?”
“你要是買可能不好辦,糧站都是國有資產,除非他們想賣,你去買啊,沒有人理你。然后要說租呢,倒不是不可以,不過想要租糧站的人可不少,他們都是先依著內部的員工的。你一不認二不識的,去租人家的糧站,恐怕也很難成功啊。”
“宋站長,要不麻煩您跟我們跑一趟,畢竟你們一個系統里的,要比我容易說得上話啊。”
“張總既然過來找我了,我這邊不幫忙也說不上去,這樣,我有個朋友,原先就是那三家糧站之一的站長,我現在也有空,咱們倒是可以去找找他。”
五月份呢,天氣好,是曬糧食的季節,不過曬糧食的工作,糧站站長肯定是不會參與的。
“那太好了,辛苦宋站長跟我們跑一趟真是幫了我們大忙了。”
然后呢,張有礦出了宋剛的辦公室,上了自己的車,讓孫振新開車,孫秀坐副駕駛,自己和宋剛則坐到了后排去了。
一路上張有礦簡單了解了一下泰南那邊的三個糧站的具體情況,這才了解到,原來是三個糧站合并成了一個更大的糧站,而原下的職工呢,也都調到了新糧站那邊去了。
不過呢,老糧站里面,除了正式工以外,還有好多臨時工,也有一些打算下海的正式工呢,都有想著承包或者說是租賃的。
好在張有礦打聽到這個消息還不晚,要是等到大家都跟糧食局簽了合同,自己想要承包或者租賃,那就晚了。
張有礦他們是上午八點從糧站出發的,然后九點不到,便來到了新的城北糧站。
城北糧站是由原先的三家糧站合并而成的,然后現在的新糧站已經全部投入使用了,整個糧站設計投資花了兩千多萬。
宋剛的朋友名叫趙世海,原先是下面一個糧站的站長,然后這次合并之后,在新糧站里面當副站長。
“老宋,現在那三個糧站的租賃權限,都統到糧食局去了,咱們說了都不算了。”
“現在糧食局管事的是誰?”宋剛問道。
“劉玉洲,你跟他應該很熟吧。”
“原先很熟,后來多少年不見了,要不這樣,你陪著我過去一塊問問他去。”
“也行。”
然后一行人兩輛車,便開著車,來到了泰南市糧食局。
泰南市是縣級市,地位和鋼城縣一樣,不過泰南市的整體面積和人口,要比鋼城縣可多得多。
開車上路,張有礦看著路兩邊種植著大片大片的花生,心里琢磨著,等到把糧站租賃的事情談妥了,那么這邊就得開始建收購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