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要同時申請專利以及撰寫論文,是因為專利的申請周期通常很長,而且不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是論文就不一樣了,只要發表的期刊足夠有名,用不了多久,缸內直噴的技術就會被業內人士所追捧!
先不說以目前的工藝水平,能不能制造出滿足缸內直噴工作要求的缸體,但是這樣一種集動力性與燃油經濟性于一身的發動機技術,沒有幾家汽車廠商能夠拒絕的,汽車工業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才一步步發展到今天的。
電子噴射,或者說傳統發動機的噴射系統所存在的缺陷,各大廠商的汽車工程師肯定早就發現了,但是用何種方式去解決這些缺陷,卻是他們一直沒有想到的,如今周景明給他們提供了這樣的一種思路,周景明相信,一旦這項技術被推到了汽車工業的最前面,會有很多汽車廠商擠破了腦袋,也要跟他談合作,買下這種技術的使用權的!
“論文的撰寫并不是難事,但缸內直噴這項技術,畢竟沒有經過實踐論證,景明你覺得那些外國人,會買賬嗎?”王援朝有些疑惑的問道。
雖然他也承認缸內直噴在理論上確實要優于其余的噴射技術,但畢竟還沒有任何的實驗證明,這項技術有著實用價值,王援朝擔心結果并不會這么順利地朝著周景明的預期進行。
“實驗論證很快就會來的,這一點你就不用擔心了。”周景明一臉神秘的說道。
以國內目前的發動機制造水平,根本就沒有生產的可能性,就是制造一臺樣機出來,也是萬萬不行的,想要在實驗論證以及樣機生產上更進一步,周景明必須依靠外國的力量,這也是他為什么想要通過論文來吸引業內人士注意的原因。
缸內直噴的研究絕對不能止步于理論階段,后續的實驗乃至最終的裝機驗證,都是周景明接下來需要關注的。
“行,那我聽你的,不過寫論文我也不是什么好手,你到時候可得幫我完善一下。”雖然心里有很多疑問,但王援朝還是選擇相信了周景明,這幾個月時間相處下來,王援朝算是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不管懂不懂,聽周景明的,一點錯都不會有!
四個多月的時間,王援朝自己的進步,也是有目共睹的,他從一個剛剛畢業沒多久的菜鳥,逐漸成長為現在的水平,對于科研工作也是越來越感興趣,這其中,周景明絕對是功不可沒的。
接下來的時間里,周景明與王援朝兩個人,便一下子從枯燥的理論設計中,轉投到了更為枯燥的文案編寫中。
王援朝負責的論文撰寫尚且還行,只需要將缸內直噴這一項技術用直觀的語言描述出來就可以了,但是周景明要編寫的專利申請書,則要復雜得多了,因為這其中涉及到的專利實在是太多了,周景明想要一次性將這些專利都覆蓋到。
從缸內直噴這一個整體技術,到噴油器、活塞以及進氣管的結構設計,周景明恨不得將每一個細節都包含在專利當中,因為專利覆蓋的范圍越廣,形成的技術壟斷也就越強,后續跟外國進行討價還價的底氣也就越足。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了,周景明桌子上的材料也是越堆越高,專利申請并不像看起來那么簡單,尤其是發明專利,材料中的措辭也是要斟酌再三才能寫上去,而且在沒有計算機的現在,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周景明用笨拙的打字器敲出來,其中涉及到的繪圖工作,就更加麻煩了。
兩個星期的時間,周景明才完成三個專利報告的撰寫,此時正忙著噴油器專利材料的編寫。
“這一段關于缸內直噴技術特點的文字,寫的再詳細一點,尤其要突出這一項技術在汽油與空氣混合均勻、燃燒更加充分方面的優勢,還有,關于缸內直噴容易產生積碳這一個缺陷,也要描述一下,這個可以作為后續研究的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