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特島東西長約260公里,兩個機場中間是雷西姆農,地中海艦隊和塞浦路斯分艦隊分別派出驅逐艦隊,組織德軍帆船強渡海峽,效果卻明顯不同。
地中海艦隊派出的驅逐艦數量少,而且沒有空軍的支援。
塞浦路斯分艦隊派出的軍艦多,艦隊中有輕型巡洋艦不說,天空中還有南部非洲空軍的配合,效果非常顯著,22號整整一晚,沒有任何一艘德國帆船順利抵達克里特島。
地中海艦隊這邊缺少空軍的幫助,遭到德國飛機的瘋狂狙擊。
其實在22號傍晚,路易斯·蒙巴頓勛爵乘坐的“獵犬”號驅逐艦就同時遭到六架德軍轟炸機的攻擊,慘遭擊沉。
路易斯·蒙巴頓勛爵很幸運的被其他軍艦撈起,其他士兵就沒有這么幸運了,有大約80名士兵隨“獵犬”號葬身海底。
入夜,“英勇”號驅逐艦首先被擊傷,失去部分動力,依然可以堅持作戰。
到晚上11點,“凱利”號驅逐艦遭到12架德國轟炸機的輪番攻擊,沉沒的時候艦上還有350名需要撤往亞歷山大港的英軍士兵。
第一驅逐艦分隊在阻攔德軍增援的同時,還要承擔將英軍撤往埃及的任務。
這個情況,英軍并沒有通報給南部非洲軍隊。
這也是英國人的傳統了。
英國人不管是和哪個國家配合作戰,都不會全力以赴,背地里都要留一手。
以前是法國人。
現在輪到了南部非洲。
不過英國人運氣不太好,德國的空中優勢,明顯比英國想象中的更強大,這一點在接下來的幾天內體現的更明顯。
“凱利”號戰沉的時候,英國驅逐艦的油料和彈藥已經基本耗盡。
這時候另一支艦隊及時趕到。
這一支艦隊的實力更強大,艦隊指揮官是金海軍少將,艦隊中包括兩艘巡洋艦和四艘驅逐艦。
趁兩支艦隊交接的空隙期,大約3000德國第五山地師的士兵成功登島,這給正處于困境中的馬拉馬機場周邊傘帶來的巨大幫助。
澳大利亞第三師頓時壓力倍增。
德國空軍在空襲英軍艦隊的時候,并沒有忽視對馬拉馬機場的攻擊,澳大利亞第三師自從開戰以來就遭到德國空軍的瘋狂攻擊,同樣傷亡慘重。
德國第五山地師在23號凌晨參與了對馬拉馬機場的攻擊。
不得不說,山地師在山地作戰環境中,發揮的作用比傘兵更強大。
22號一天的激戰中,傘兵根本沒有攻入馬拉馬機場。
23號凌晨第五山地師在第一次攻擊中就成功攻入馬拉馬機場,野戰終于演變成巷戰。
巷戰是傘兵擅長的。
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澳大利亞第三師師長沒有堅持繼續固守,而是命令部隊向海岸撤退,試圖通過艦隊撤離克里特島。
于是問題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