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這個28%的成本下降比率可不只操縱、控制設備這么一個單獨的組成部分,而是包括無人機在內的整套系統。
而且對標的還是H公司的發現—2這個并不是高端的產品,若是拿高端的子彈頭A來比較的話,宙斯—3最多也不過是子彈頭A成本的60%。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簡單,H公司的配套供應商多是美國國內的企業,而且絕大部分還是軍工企業,他們的產品無論好壞,價格都是驚人的,哪怕是最普通的電源接頭,都會賣出一個天價,理由更是讓你沒話說,因為他們是該領域的領導者。
既然是領導者,自然要有個領導者的價碼,不然哪對得起這么牛~~~逼的噱頭。
而這也是H公司當初拿捏騰飛廠的底牌之一,畢竟無人機除了飛行器以外,最核心的便是操作控制系統,因為這東西就跟風箏的線一樣,能把風箏放多遠,讓它飛多高,不是風箏本身的問題,而是操作它的風箏線是不是結實,夠不夠長的問題。
所以哪怕H公司用的是騰飛廠提供的理論架構構建的飛行操縱、控制和通信傳輸系統,但也沒把騰飛廠放在眼里。
因為這里面很多零備件和關鍵設備中國根本就生產不了,當然,騰飛廠可以進口這些零備件和關鍵設備,問題是H公司又不是木頭,騰飛廠進口他們自然要干預,再加上知識產權的捆綁,可謂壓得騰飛廠死死的。
然而這一切放在行動者航空系統公司這個馬甲身上就沒有任何束縛,因為除了騰飛廠那筆經過港城,轉向部委設置在新加坡的支機構,然后經過中信在開曼群島的離岸公司控股的六十萬美元外。
那就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德國公司,從里到外都散發著日耳曼人雄渾的氣息,再加上H公司把精力都放在怎么對付騰飛廠,如何跟印尼國家航空制造集團合作上,純種德國血統的行動者航空系統公司就跟進入大超市一般,在西方龐大的產業鏈條中挑選自己合適的零件和設備。
畢竟除了那些美國的領導者之外,還有不少的追隨者不是,不然美國的那些個企業領導誰去?
于是佳能的光學配件、東芝的集成電路、達索的軟件外包、湯姆遜的雷達、愛立信的信息傳輸,甚至是三星的電容電阻……
統統被行動者航空系統公司收入麾下,然后依靠騰飛廠這些年委托航空計算機研究所做的美國產品的替代集成研究,很輕松就把這些個不相干的零配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這才讓宙斯—3擁有了不一樣的靈魂。
如此貨比三家,買來的東西,自然要劃算的多,這還是為了競爭歐洲高端無人機,節省時間倉促選擇的結果,如果時間充裕,埃文斯和歐文一家一家的慢慢談,價格還會更低,畢竟無人機的控制和通信系統也不算啥高端的東西,核心的還是在架構和整合上,所以同一個部件在西方龐大的產業鏈條上簡直不要太多,價格很容易能砍下來。
于是在無奈的說了幾句發動機的事情后,埃文斯便把杯子里的咖啡全都喝完,然后用紙巾擦了擦嘴后方才認真的道:“既然如此,我們就先不管發動機了,這是莊要考慮的事情,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兩點,第一把供應商的價格在壓8到10個點;第二就是爭取將聯邦德國和法國的訂單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