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小馬心知肚明,可正如莊建業了解他一樣,小馬也很了解莊建業,所以他很清楚,只要自己勤勤懇懇,莊建業絕對虧不了他,既然如此還怕什么?
所以小馬很開心,哪怕他從穩定而又高薪的領導職位下來,在新成立的機隊從零開始也沒有半點怨言,因為當年在他操縱TY—1無人機幫著高原機場驅鳥時,就對藍天白云深深的著迷,恨不得自己飛上去親手摸一摸。
為了這個目標,從零開始又如何,要知道未來他可是要上天的人。
想想小馬加入機隊時的興奮,在看看小秦最近似有若無流露出來的施展抱負的心思,莊建業便點頭:“行,過兩天我問問小秦的意思,你那邊的行政真的有點兒遭,他過去的確能幫你理順一下。”
“嘿嘿,那就這么說定了。”林光華笑得就跟個偷了雞的狐貍似的,然后喝了口茶水,這才言歸正傳:“這次我去洞拐廠提飛機,是我主動要求先不加發動機的,雖然是我自作主張,不過也是順勢而為……”
說著便把他去洞拐廠提運5的事情說了一遍,原來運五運輸機在七十年代經歷過一次轉廠,從當時的長江飛機制造廠,轉到了現在的洞拐廠。
一般情況下型號轉廠都是個麻煩事兒,人員、圖紙、設備、工裝能折騰死人,偏偏又趕上特殊期,說不上弄得一團糟,但也沒好到哪里去。
再加上運5又是五十年代末就開始生產的老型號,十幾年下來國內的保有量已經很大,洞拐廠把運5的生產理順之后方才發現,實際需求量并不大,年景好的時候不過三十多架,差的時候只有十幾架甚至是幾架。
這要分攤到月的話,平均下來三十多天才能出產兩架左右。
一個五、六千人的飛機制造廠,這個產量實在是有些可憐,可洞拐廠也沒辦法,國內的運五飛機保有量擺在那兒呢,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除非退役,才能用新機頂上。
至于出口,洞拐廠倒也積極,可數量卻很感人,搞了這么多年也就幾十架而已。
這還是看在運5價格便宜才弄到的訂單,稍微有點實力的國家,連看都懶得看上一眼,沒辦法這款仿制蘇聯安—2運輸機的老式飛機性能真的有些過時了。
飛不高、速度慢、舒適性差、載重量還不高,若非皮實耐用,起降要求不高,加之國內遲遲沒有替代機種出現,軍隊和民航兩大用戶早就把運5送進博物館了。
產量不高,客戶需求度低,結果就是配套供應商的不積極,尤其是發動機,為運5配套生產活塞5發動機的廠子早幾年就更新了生產線,開始上馬渦輪軸發動機。
所以對活塞5并不怎么上心,若非部委從中協調,人家早就把活塞5這條不掙錢的線給停了。
如此情形下,洞拐廠雖然不愁活塞5的供應,但配套廠交付的時間卻特別不靠譜,因此騰飛廠要的兩架運5造是造出來了,可作為動力的活塞5卻沒有按時交付,就只能干等著。
說完來龍去脈,林光華喝了一口茶水,然后把湊到莊建業跟前,充滿誘惑的問:“我這么一看,嘿嘿,這可是咱們的好機會,其他的機型我還不敢保證,運5咱們的設計方案絕對是最多的,怎么樣老莊?敢不敢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