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不錯的設計在經過林光華和莊建業的初步審定后,還會拿到棉花市的風動群做進步的理論驗證試驗,合理的予以保留成為騰飛廠的技術儲備,不可取的放棄了也沒啥可惜的。
如此這般,短短兩年多的時間里,騰飛廠別看沒有正規的設計單位,但手頭上的運5和初教6的前瞻性研究并不比這兩個型號的原設計單位差,甚至在某些方面還要超前不少。
若是再配合如今新建的西平廠內全新的飛機生產線,兩款飛機的深度改進型可以很快的被騰飛廠給搗鼓出來。
也正因為如此,莊建業除了車間會說那句“運五怎么會沒有發動機”
在小秦聽來這是疑問句,可在莊建業這里確實肯定句,運5沒有發動機?騰飛廠有啊,不但有發動機,運5的可用的魔改版本還有好幾個。
就如同林光華說的,敢不敢試一試,囂張的都快沒邊兒了,沒辦法,除了部委那邊沒給正規的型號生產的授權外,騰飛廠已經什么都不缺,試試?
試試就試試!
于是莊建業皺著眉想了一會兒,便點點頭:“可以做一下,不過記住,咱們是改進而不是生產,畢竟部委給咱們這個西平和資廠的指示是能適度的改裝運5和初教6,上級的意見我們還是要尊重的。”
“明白!”林光華聞言嘿嘿笑道:“適當的改進嘛,放心,沒了發動機的運5,咱們不會讓它變成別的機型的。”
“你心里有數就行,哦,對了,方案你這邊最好要仔細斟酌,我的建議是在保證運五出色的低空、低速性能的同時,盡量做到國內全疆域飛行的能力,這樣運5的通用性才會得到最大的釋放和拓展。”
林光華聽了莊建業的話,幫著莊建業續了被茶水,然后把水壺放下,呵呵笑道:“跟我想到一塊去了,你覺得45號方案怎么樣?”
“45號方案?”
莊建業對這個方案還是有印象的,那是以上一期來自西北飛機研究所的一名年輕小伙子的設計作品為基礎,經過大量風洞試驗和模型機測試飛行最后形成的一個設計方案,可也正因為如此,莊建業有些不確定的看向林光華:“會不會步子邁的太大?”
林光華清楚莊建業擔憂的是什么,笑容不減的說道:“老莊,咱們要做的可是有人駕駛飛機,造出來不等于立即定型,各類試飛改進少說也要一、兩年,有這些時間,咱們的主要配套設備不說成熟,大體也具備實用性了,別跟我說,咱們廠連這個信心都沒有。”
“嗨,你瞧瞧我,干無人機干久了,把什么都當成了無人機,行,就按你的想法來。”莊建業也被自己的思維慣性給逗笑了。
……
就在莊建業與林光華商議如何趁著運五發動機供應鏈效率低下的當口,借此機會改進運5的時候,已經回到部隊的鄭權禮正緊張的盯著眼前的軍事地圖。
陌生環境,不設腳本,不定紅藍雙方,一切以打贏為準。
想想首長給的指示,鄭權禮就有些頭疼,除了眼前的這張并不精準的老地圖外,他手頭連像樣的地域情報都沒有,這個仗該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