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法國和蘇聯對機型口碑的滑落并不在意。
SA-3158型“美洲鴕”直升機本來就是法國給新德里的特別定制款,除南亞次大陸之外全球銷量并不突出,再加上其本身是六十年代的老舊設計,口碑就算跌倒谷底法國人都不會皺下眉頭。
蘇聯人雖然沒有法國人那般灑脫,畢竟米格23還算是其主力戰機,可要說真的就那么在乎,蘇聯還真不至于,因為下一代的米格29早已經大批服役,相比之下米格23已經退居二線,在蘇聯的裝備體系中正逐步被邊緣化,因此米格23口碑好壞對蘇聯的影響也不是很大。
所以新德里這一番神操作幾乎全都坑在德國人頭上。
要知道多尼爾—228這款飛機1981年才首飛,1982年才在德國本土正式運營,隨即開始在英國和美國等國家積極展示和游說,終于在1984年取得這兩個國家的適航證,算是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銷售了。
本想著靠著德國的精工品質,在未來的十幾年內好好的賺一筆,結果拿到英美適航證剛剛過去三年,就被新德里這個坑貨糟蹋得欲仙欲死。
為此多尼爾—228的德國研制生產企業真的是把腸子給悔青了,由于無法在復雜地面上起降,導致魯格爾鎮的外國記者撤離任務無法完成。
多尼爾—228的德國研制生產企業一看,這可不行,萬一事后被人抓住痛腳,是會影響多尼爾—228未來銷路的。
于是連忙與新德里接洽,由多尼爾—228的德國研制生產企業派出專家,對多尼爾—228進行改進,主要是由現如今的收放式起落架,改成固定式起落架,以便提高機體的離地距離,增強對復雜地面的適應能力。
配件啥的都是多尼爾—228的德國研制生產企業提供,空運到新德里,然后由位于班加羅爾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進行組裝。
整個過程非常簡單,派過來的德國工程師覺得,只要年過書的小學生都能按照圖紙把起落架套件裝好。
結果就是這么簡單至極的操作,竟然被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工人們硬是做出兩架寡婦制造者。
是的,多尼爾—228的兩起事故原因既不是飛機的問題,也不是起落架套件的事情,更是跟飛行員沒半毛錢關系。
一切的一切全部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裝配的問題。
因為兩架飛機前起落架二號螺栓沒有按照規范擰緊,導致多尼爾—228滑跑時,主起落架很容易發生斷裂。
第一架飛機因此,機身被斷裂的前幾起落架從機腹劃了道口子,導致結構破壞失速墜毀,機毀人亡。
第二架算是幸運,還沒起飛起落架就折了,從而沖出跑道,導致兩名飛行員死亡,客艙內的人受傷。
面對確鑿的證據,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竟然說他們沒有問題,要有問題也是他們多尼爾—228的德國研制生產企業的,要不是起落架組件設計有缺陷,為什么之前好好的飛機不出事兒,換上新起落架之后就摔飛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