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躍川的舉動張中華和王和平都沒有注意,當然就算注意到估計也不會放在心上,因為這個時候災區的事壓倒一切。
所以王和平引著張中華等人一邊往方艙醫院里面走,一面介紹著:“這里是麻醉室,這里是重癥監護病房,這里是X光室,還有那邊是手術準備室以及手術室……”
王和平一間接一間的介紹,很快張中華等人心里就有了個大致的概念,整個方艙醫院一共十九個艙室。
核心部位為手術方艙、X射線方艙、特護方艙、技術保障方艙以及綜合電力方艙,其中大部分為拓展型方艙,展開后操作空間會增加一倍。
方艙與方艙之間有專用的連接方艙相連,每種的管線在生產制造時便已經鋪設完畢,連接時只需要搬動稍許的固定組件即刻。
如此一旦組裝完畢,正常醫院具備的條件,方艙醫院一樣不缺。
而帶動整個方艙醫院運轉核心便是綜合電力方艙內設置的兩臺D—20燃氣渦輪動力裝置,單臺功率126千瓦,配合技術保障方艙,可以為方艙醫院提供電力、冷水、熱水、氧氣、負壓、正壓、空氣循環,制冷、制熱等一系列醫院所需的后勤技術保障。
再加上航空級的板材材料以及從飛機增壓艙衍生出來的冷熱循環系統,空氣凈化系統,整套方艙醫院幾乎就是騰飛航空制造總公司一個增壓艙技術的大合集。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當初運6要做增壓艙時,通過德國的行動者航空系統公司從歐美撈了不少相關技術,尤其是英國宇航公司,從材料到配套設備給的是又多又全,就差把他們的噴射流31型小型政務機的生產線都砸過來了。
問題是騰飛航空制造總公司也就是參考和借鑒部分技術,之后走得是一條更加高端的復合蜂窩夾層材料的增壓艙的路子,英國噴射流31的技術雖然也有參考,但大部分被騰飛航空制造總公司當做了技術儲備。
技術可以儲備起來,可隨著技術運來一堆的噴射流31小型公務機的材料和設備就讓莊建業等人很頭疼了。
如果這些東西規整規整能用到其他機型的生產或者改造上也行,關鍵是英國佬不是知道是故意的還是心太大,給的東西多少都有這樣那樣的小毛病。
也就是說,英國人給你的這些技術都沒錯,但是你想用他給你的設備和材料生產飛機,八成會出問題。
不止是英國人的噴射流31,其他通過行動者公司弄過來的其他歐美航空制造企業的設備和材料都差不多。
雖說這些東西已經完成了他們的歷史使命,幫著騰飛航空制造總公司補齊了運6最后的一塊短板,但就這么對在倉庫里吃灰還是有些浪費。
既然不能上天,那么放在地上搞個廢物利用,有沒有出路呢?
于是莊建業便想到了方艙醫院,行動者公司弄過來的材料和設備放在飛機飛上天,可能會因為天上空氣動力學的復雜環境無法飛行。
可放在地面固定環境應該就沒那么多問題,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可能還是極大的助力。
航空板材輕便,結實,恒濕,保暖;航空管線韌性高,強度大;航空設備小巧精致,效率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