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又怎么突然搞出這么多金屬基復合材料?
很簡單,歪打正著被逼出來的。
騰飛航空總公司下屬的航空技術研發中心除了碳纖維復合材料外,最主要的方向就是鈦鋁合金,作為未來十到二十年渦輪葉片的主要材料,鈦鋁合金以其極高的耐高溫特性,一經成功便可將發動機燃燒室出口總溫提高到1600K(即1327攝氏度)左右。
而這還是鈦鋁合金一般狀態下葉片承受的溫度范圍,如果配合先進的氣模冷卻系統,表面的陶瓷隔熱噴涂材料,發動機燃燒室出口總溫提高可以提高到2000K(即1763攝氏度)以上。
以此為基礎形成了大推力航空發動機將達到十分可觀的推力值,一旦取得核心機的突破,隱身戰機的超音速巡航,轟炸機的大載彈量長航程,運輸機的洲際飛行,大型民用客機的高要求都不再是問題。
然而未來的愿景是美好的,前行的道路卻是曲折的,當初H公司搜刮日本技術資料時就搞得雜亂無章,莊建業盡管從里面找到幾個很有潛力的技術,但總體上只是個雛形,甚至是一個不錯的創意。
就比如說用于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氣膜冷卻孔制造的電化學打孔裝置便是典型的代表;鈦鋁合金比電化學打孔設備要好上一些,可也就是好上那么一丟丟。
因此當宋亞男帶領一大堆技術人員興致勃勃的按照日本的資料做出鈦鋁合金的樣本時,沒有喜悅,只有沮喪。
因為鈦鋁合金除了耐高溫外,其他的性質簡直糟糕得一塌糊涂,縱向強度還算湊合但橫向強度卻弱得一匹,別說在航空發動機渦輪上高速運轉起來,就是用老虎鉗敲一敲都會變形。
這也就罷了,低溫性能也不合格,材質容易脆化,做其他用途還好,可要是放在航空發動機上,劇烈的冷熱變化很容易另其斷裂。
也就是說純種的鈦鋁合金除了耐高溫和價格昂貴外,沒啥值得稱道的優點了。
要不怎么說有些西方發達國家的公開技術資料坑爹呢,光突出耐高溫,把這一條說得天花亂墜,其他方面只字不提,然后就那么靜靜的看著別人這個深坑里跳。
都說蘇聯的戰忽局厲害,跟人西方挖坑不管埋的家伙們比起來,蘇聯的戰忽局純情的就像個剛長成的少女。
騰飛航空技術研發中心就遇到這么個坑爹事兒,鈦鋁合金以目前的狀態根本就不適合航空發動機的高要求,別說是核心的渦輪風扇葉片了,就是其他零件上的一般材料都不升任。
這要是放在其他研究單位說不定就放棄了,反正沒成功,不趕緊止損還等什么,可騰飛航空總公司的企業文化中講究的就是投入必須有回報,而且還得是超利潤的高額回報。
尤其是在研究部門,科研人員的工資根本沒人看,他們只在乎研制項目的商品轉化帶來的巨額回報,因為他們會從中獲得幾個百分點的銷售分成,相較于此,根據部委指定的固定工資就跟零花錢一般,沒幾個人在乎。
正因為如此,宋亞男等人看待鈦鋁合金除了失望還有深深的不甘,那感覺就仿佛好不容易收來的莊稼,結果發現莊稼歪瓜裂棗的,不好賣的心情是一樣的。
怎么辦?自然是想辦法重新包裝,提高顏值,爭取在其他渠道把東西賣出去了,畢竟最香的還是小錢錢,失敗算個老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