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南海的確是波譎云詭,特別是三月中旬的短暫的沖突后,中方雖然以微小的代價取得了勝利,但面對有可能的空中威脅,并沒有繼續擴大戰果。
而越軍被一巴掌打疼之后自然是不甘心,自己慫,就開始鼓動駐扎在金蘭灣的蘇聯老大哥為其撐腰。
正所謂打狗也要看主人,越軍被揍狠了,蘇軍也覺得面上無光,于是戰機、軍艦頻繁出沒于沖突發生海域。
越軍看著有人為自己出頭,也開始利用武裝漁船頻頻出動,意圖向我軍施壓,以便迫使我軍主動放棄修建在島礁上的高腳屋。
對于外部勢力的挑釁,海軍立刻從北方調派數艘主力戰艦馳援南海,與此同時空軍部隊也開始向番禺省和瓊島集結,以便配合海軍航空兵對應對可能的空中威脅。
隨著一系列的調動,很快在瓊島周邊集結了不小的海空力量。
介于外部勢力的持續動作,總部決定利用瓊島現有的海空力量組織一次海空聯合演習,用亮肌肉的方式,警告不斷躁動的蘇軍和越軍。
駐扎在金蘭灣的蘇聯太平洋艦隊第八分艦隊在第一時間便得到中國組織大規模海空聯合演習的情報。
針對對手的演習,蘇聯人的應對非常直接,派出偵察船和偵察機趕赴演習海域,實施貼近偵察。
畢竟這次的海空聯合演習是這么多年中國組織的規模比較大的海上演習,特別是這次演習突出海空聯合,這在中國以往的演習中非常少見。
所以蘇聯人非常感興趣,很希望通過這次演習能夠全面審視這些年中國軍隊的海空力量的建設成果,評估中國軍隊的海空打擊體系,探查存在的漏洞。
當然,如果有可能,偷偷使個絆子,干擾一下,蘇聯人同樣會樂見其成。
不過這要取決于這架圖—16轟炸機改裝的偵察機上的兩位越軍軍官的心情,至少這架偵察機的指揮官,蘇聯海軍中校丘爾金就是這么認為的。
畢竟幫著小老弟出一口悶氣,也是做老大哥義不容辭的義務。
正因為如此當他們接近瓊島東南600海里的演習海域時,偵察機上的各類電子設備就已經全部開機,伴著兩臺渦噴發動機的巨大轟鳴聲,機體內部的電子顯示裝置的信號有些不穩,不過得益于蘇聯獨特的系統整合能力,雖然各類電子設備看著有些笨重,但性能卻不差。
至少他們在第一時間就監聽到中國演習部隊的通話。
丘爾金中校一邊打開錄音記錄設備,一邊看向傍邊的越軍少校阮勇,看著對方拿著筆在紙上飛快的寫著漂亮的漢字,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
偵察機上之所以安排兩位越軍軍官上來,除了蘇軍與越軍之間存在軍事互助和交流的條約外,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越軍之中有不少懂得漢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