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眾部隊首長目光火熱相比,總部首長卻沒有那般激動,而是陰著臉,與身旁的空降兵部隊首長等幾位軍官低聲交流著什么。
侯躍進偶爾能聽到總部首長的沉聲質問:
“總部怎么沒有立項通報?”;“你們空降兵這么重要的事兒怎么不在報告里寫明白?”;“別總拿騰飛集團當借口,他們研發進度快,你們也要及時跟上……”
聽的侯躍進的后背再次是冷汗連連,心說這下不會給集團惹上麻煩吧,一款試水性質的WD—30S渦扇發動機而已,居然能惹出這么大的事兒?
這話也就是侯躍進在心里想想,要是說出來絕對能把包括總部首長在內的一眾大佬弄得抓狂,還試水,還而已,你們騰飛集團怎么不上天呢?
然而侯躍進是真的沒把WD—30S渦扇發動機當成至關重要的核心設備來看,因為相較于騰飛集團在1990年年末啟動的航空動力渦扇計劃,WD—30S渦扇發動機真的就是個試水的產品。
不然又怎么可能成為攻擊—2無人機的動力,早就用到已經開始驗證機靜力試驗的先進輕型運輸平臺上了。
畢竟WD—30S渦扇發動機的技術基礎是騰飛航空動力較為成熟的D—30系列燃氣渦輪動力裝置,該型號最為著名的衍生型號便是替代霍尼韋爾發動機換裝到運6上的D—30ML渦輪螺旋槳發動機。
當然如今的編號改革,D—30ML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前面不得不加一個W,成為WD—30ML渦輪螺旋槳發動機。
而另一個D—30系列燃氣渦輪動力裝置重要衍生型號這是D—30Z系列渦軸發動機,原本作為輕型直升機項目的備用動力,不過最后部委介于騰飛集團在渦槳發動機方面一騎絕塵,成為國內數一數二的大廠。
出于產業結構平衡,便在渦軸動力上偏向渦軸8的生產廠,所以D—30Z系列渦軸發動機雖然列入研制攻關大名單,但卻是全程陪跑,說不重視到不至于,但要說有多重視還真談不上。
所以騰飛集團便將D—30Z系列渦軸發動機作為趙教授領銜的改進型直6直升機的試驗驗證動力。
要知道改進型直6直升機剛出來的時候可沒有現在這般如同兇蟲一樣霸氣,帶了不少老直6的影子。
而且由于D—30Z系列渦軸發動機只有五百多千瓦的功率,所以最初的幾架原型機上使用了三臺D—30Z系列渦軸發動機。
這主要是因為D—30Z系列渦軸發動機單臺功率不過直6原來使用的渦軸5功率的三分之一,要知道七十年代中期研制的渦軸5就已經達到1600千瓦的數值。
當然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那便是壽命低、維護性差、總體性能不達標,也正因為如此便跟同樣有類似毛病的直6一同下馬了。
這要是騰飛集團的話,哪怕下馬也會想盡一切辦法進行完善、改進,畢竟發動機這東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慢慢積累經驗,一點點完善性能,而不是拍著腦袋上個型號,幾年下來就能拿出能用的發動機。
就算是航發界的扛把子美國,剛開始的時候在這領域也是摔了不小的跟頭,但人家看準一個型號不斷的完善、改進,最終從J57開始,成就一代又一代不朽的傳奇。
人們只看到美國人在航發界的統治地位,可誰又體會到在J57成熟之前,美國航空工程師將近20年的默默煎熬與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