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成想萊比錫公司改進后的直升機主減速器連一分鐘都沒堅持到,就急匆匆的碎了,讓萊比錫公司是淚流滿面呀,一大幫德意志爺們兒造出的硬核機械,不說能堅持15分鐘以上,堅持十分鐘總可以吧。
至于剩下的5分多鐘,做個加強測試版,順帶給歐洲航空委員會的老爺們灌點兒大德意志“雞湯”也就糊弄過去了。
結果就NM不到一分鐘就完了,就是用手擼都比這持久,著實是讓女人看了流淚,男人聽了沉默。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騰飛集團設計的主減速器的轉速指標非常快,客觀上造成該主減速器特別吃軸承;另一個就是選用的合金軸承不過關。
說實話,萊比錫公司很想在的一個因素上下手,結果不動還好,上手之后,不但軸承不持久,就連其他配件兒也一同完犢子了,換句話說他們改動的主減速器完全失敗。
那就只能從軸承下手了,問題是直升機專用的航空軸承世界范圍內也沒幾家能拿得出來,德國是在機械制造領域很厲害,但那是通用機械,至于高端的航空航天制造方面,因為二戰戰敗而被閹割的德國甚至還不如法國。
正因為如此,在一般機械上,德國的合金軸承的確代表著德意志耐久、高端的品質,但在航空航天領域這點兒耐久和高端就成了一個笑話。
于是無奈之下的萊比錫公司只能尋求進口,最理想的便是隔壁的法國,問題是高傲的法國人一直以歐洲航空航天領導者自居,這從整合后的空客公司總部和總裝廠設在法國國內就能看得出來。
作為法國經濟的支柱以及駕馭歐洲領導權的重要依仗,法國人怎么可能允許一家德國的飛機制造公司成長起來?
總而言之一句話,德國人修飛機可以,造飛機零部件兒也行,但就是不能自己造飛機與法國人搶飯碗。
當然作為歐洲內部的重要國家,法國還有諸多事物依仗德國,雖然心里這么想,面子上卻不能做的太讓德國人下不來臺。
強的不行,就來軟的,一個拖字訣,直接就把萊比錫公司弄的是欲仙欲死。
沒辦法,只能轉向美國。
美國人就沒法國人那么多顧慮和彎彎繞,想要軸承配件兒,可以呀,只要價錢給到位,在滿足一下兩三天都念不完的條件,能把自己老娘打包送給你行不行?
面對美國人毫不掩飾的坦然態度,萊比錫公司差點兒一句MMP就懟過去,美國開出的價錢能要人命不說,條件更是直戳萊比錫公司的心窩子,如果他們答應,整個公司分分鐘就能讓美國人肢解。
至于為什么,很簡單,萊比錫公司正在抓緊研制的“小叉車”直升機直接威脅到美國S—64“空中吊車”直升機的市場份額以及美國工程公司的實際利益。
正因為如此,在這些人的煽風點火下,萊比錫公司就差成為邪惡大本營,還賣給你配件兒,不捏著脖子直接掐死就已經算是給德意志爺們兒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