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海東青的軍民兩用,海東青Aplus就是徹徹底底的軍用型號了,無論貨艙尺寸還是起飛距離亦或是裝載物品,完全是按照部隊的作戰需要設計的,幾乎沒有摻雜民用方面的東西。
所以海東青Aplus未來便是騰飛集團軍用運輸機的招牌和基礎,等到WD—50J渦槳發動機同核心機的,擁有6.5噸推力的WD—50S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投產后,海東青Aplus的最大起飛重量將接近40噸。
屆時升級后的海東青Aplus載荷量將達到18噸左右,而進一步改良后的貨倉將可容納一輛63式坦克或一架“空中皮卡”直升機。
如此一來將大大拓展部隊的作戰彈性和任務需求,其他不論,空降兵部隊、南方兩棲部隊以及高原山地部隊的作戰能力將會得到極大增強。
相較于海東青A型的渦槳、渦扇,軍民兩用并行發展;第二階段開始的海東青B就要單純的多,其主要目的就是瞄準國內外日益增長的支線航空運輸市場。
所以海東青B型飛機采用的是下單翼,T型垂尾布局,發動機是運15plus同款的WD—48SM渦扇發動機,采用尾吊式布局,將發動機安放在垂尾下方。
設計航程4200公里,50座,等到WD—50S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投產后,航程將會增加到5500公里,座位增加到82座。
最后的第三階段,便是為未來大型客機打基礎的海東青Bplus,機身沿用海東青B的成熟機身設計,但整體布局將從下單翼,T型垂尾布局,發動機尾吊式布局變成波音、空客大型客機所采用的下單翼,高垂尾,水平尾翼,發動機翼下懸掛式布局。
初期采用WD—48SM渦扇發動機,設計航程4500公里,座位46座;中期升級款采用WD—50S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設計航程6000公里,座位90座。
最終款將采用騰飛集團正在研制了推力達到10噸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設計航程將達到9000公里,座位120座,成為與空客A320,波音737同級別的先進干線運輸平臺。
當然要實現這個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騰飛集團整個海東青計劃只不過剛走完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才剛開始。
所以一切都還是萌芽,也正因為如此,為了降低成本和研制難度,海東青A型和剛剛開始投入的海東青B在很多地方都是通用的,就比如說貨倉尺寸目前三個型號寬度都定為3.2米。
這樣在機艙底板和加強筋的設計與制造上就可以用同一個標準,同一套指標甚至是同一條生產線。
中央翼盒也是一樣,尤其是連接機翼的翼盒核心組件,A型和B型除了部分連接工藝和裝配不同外,大體的制造工藝完全是一致的,這就讓設計和生產十分便利,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成本。
還有T型垂尾,三款飛機基本上是大同小異,一條生產線完全可以應付過來。
正因為如此,雖然騰飛集團研發投入看著很多,攤子鋪的也令人咋舌,可實際分攤到各個機型上的成本其實并不高,等到量產在將成本進一步攤薄,實際上每架飛機的成本更是出奇的劃算。
再加上騰飛集團各機型優異的性能,可以說是近年來少有的高性價比產品。
包括空軍在內的各個單位這么一算,好嘛,騰飛集團的海東青系列完全是高投入,超高回報,既然如此,還猶豫什么?繼續拿錢投就完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