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林光華所說,這一次巴基斯坦方面的確是誠意滿滿。
從他們這次訪華代表團的陣容就能看得出來,巴軍副總參謀長拉赫曼空軍中將親自帶隊,囊括了巴總參謀部各處的主要負責人,技術部門主管,巴空軍各部門領導,外加數名巴國內航空領域的資深專家。
林林總總超過四十余人。
除了人多,拉赫曼一行手上的票子也不少,巴政府給予的授權額度就達到了4億美元,必要時還可以向國內做應急申請,額度會進一步提高到10億美元。
規格高,級別大,票子多。
用這九個字去概括這支巴基斯坦軍方代表團可謂恰如其分。
正因為如此,國內對其的接待等級也非常高,畢竟是帶著滿滿誠意來的嘛,正所謂顧客就是上帝,人上帝過來剁手,雖說不能大明大亮的喊上一句親~~、家人~~或是老鐵~~啥的,但類似誠意還是要拿出來的,表示下您這手怎么剁都很值。
從這方面來講林光華的話的確沒得說,但憑此就說林光華的話全正確卻不盡然,拉赫曼一行是誠意滿滿的過來剁手不假,但卻不是來騰飛集團剁手的。
而是沖著八十年代末與國內開展的兩個合作項目來的。
一個是1986年與弘通飛機制造廠合作的中級教練機項目。
另一個則是八十年代末同成功航空公司合作的輕型戰斗機項目。
本來這兩個屬于對外的軍事合作項目,跟騰飛集團這個連預備役都算不上的航空制造企業根本就不搭邊兒。
所以哪怕這里有跟騰飛集團關系密切的,由成功廠發展而來的成功航空公司參與,但總體上與騰飛集團也沒啥太大關系。
畢竟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騰飛集團與成功航空在企業的路徑上愈發迥異。
騰飛集團走的是大平臺的軍民兩用路子。
成功航空因為起家的軍工基因,加之參與殲7的多項改型和十號工程,越來越朝著專業的軍用裝備制造商的路子狂奔而去。
如此一來,兩個相距不遠的大廠非但沒有慘烈的競爭,反而互補性是越來越強。
騰飛集團超強的制造能力和專業航空生產設備,使得成功航空能在第一時間獲得世界一流的航空生產加工技術。
成功航空在戰斗機方面獲得的技術與積累同樣能夠彌補騰飛集團因底蘊問題而造成的經驗不足。
總而言之,成騰系在這些年的關系日益加深,如果將兩者看成一個整體的話,其產品囊括了從第三代戰斗機、二代輕型戰斗機、到小型通用飛機、輕型運輸機、甚至是中型運輸機幾乎全部的產業鏈。
不僅如此在航天、導彈、無人機等領域,兩者同樣涉獵頗多,儼然成為國內活躍度最高,產值最大,產品門類最為豐富,創新附加值最高的綜合性航空航天生產基地。
然而正所謂親兄弟明算賬,成騰系在融洽,各自的核心業務雙方還是涇渭分明的。
不過這一切隨著上次總部首長視察騰飛集團下屬騰飛航空動力的渦扇發動機生產線后,突然有了改變。
這主要是因為弘通飛機制造廠承擔的中級教練機的動力系統因為某些原因得不到原定的美國貨源,以至于試制上被嚴重拖延。
總部首長視察騰飛航空動力廠除了看看靶5巡航導彈靶機動力系統的生產情況外,再就是了解下騰飛集團有沒有辦法解決中級教練機的動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