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美元!
當拉赫曼和扎里夫這兩位巴軍方代表團的大佬聽到這個數字后,舌頭差點兒沒被自己給咬斷嘍。
眼前的設備一共才多少,滿打滿算加一起才三個,居然要一個億,還是美元,平均一臺就要三千多萬美元。
這是什么概念?
此時美制的C—130運輸機的單價也不過是這個數,配置不錯的戰斗機也不過如此,結果騰飛集團的一臺設備就開出這個價,是能運東西還是能打仗?
還打對折,湊個整;還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是不是不打折,不是一家人你莊建業就能要更多?
不單單是巴軍方代表團的人瘋狂吐槽,一旁的林光華也差點兒是扶額暈倒,這老莊也太能扯了,建設花2.2億美元?
兩千兩百萬人民幣還差不多。
就這還是靠著空軍下發的運15特別研制經費購買的,非但沒有花集團一分錢,反而還賺了兩千兩百萬。
至于為什么,很簡單,眼前的這套超混雜復合材料的生產加工成套設備從技術原理、制備工藝再到加工設備都是騰飛航空技術研發中心與騰飛航空專業設備公司聯手研制的。
換句話說,這些東西本身就是騰飛系自己給自己量身定做的。
總成本算下來不過600萬人民幣的東西,莊建業以運15生產線專業加工設備的名義賺了空軍的兩千兩百萬不說,這個時候張口就要巴基斯坦方面一個億,還是美元!
林光華自覺這些年也見過不少人,但要說皮厚、心黑,除了老莊真就沒第二個人。
阿里·汗教授對莊建業報出的價格也很驚訝,一個億的美元真心不便宜,但他并沒有發表看法,而是拎著兩位助手和其他幾位航空方面的專家走到三臺設備的近處,仔細觀察其生產流程。
結果不看還好,一看之下,阿里·汗教授的眉頭就不禁一皺。
說是三臺設備,事實上真正起作用的就一臺設備罷了,因為另外兩臺分別是玻璃纖維的與加工設備,以及板材成型后的高溫固化設備。
這兩款設備只要有加工玻璃鋼能力的國家都有,不說爛大街吧,但也屬于那種花點兒錢就能輕松得到的普通設備。
別的不說,巴基斯坦國內類似的設備就有好幾套,別說是一億美元,就是一千萬美元都能買一個集裝箱。
可莊建業就這么堂而皇之的開出了一億美元的天價,很明顯,這一個億中,九千多萬美元屬于那款核心設備的。
意識到這一點,阿里·汗教授的臉色就有些難看了。
接近一億美元的加工設備,就算他這個曾經在波音、空客效力過的頂尖航空工程師都沒見過幾次,可那些設備個頂個都是這個世界上最頂級存在,甚至是不可復制的人類科技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