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倆還談錢,你在歐洲股市上埋個雷,分分鐘就能賺個千八百萬美元的,你好意思賺我這一、二十萬人民幣的咨詢費,啥時候堂堂國際航空界第一咨詢公司的幕后大老板這么小氣了?”
莊建業根本沒給李斯特面子,連挖苦待帶諷刺的說的是毫無顧忌。
這要是其他人,以如今李斯特的咖位,不說懟回去吧,那也是要直接摔電話令莊建業自生自滅的。
要知道經過范堡羅航展前后航空界劇烈動蕩之后,李斯特和他創辦的咨詢公司再次聲名鵲起,成為現如今聯通美國航空巨頭,高端航材跨國巨頭,華爾街資本巨頭以及剛剛在國際航空產業鏈當中嶄露頭角的騰飛集團之間的紐帶。
特別是在深度介入波音和麥道甩鍋W公司以及隨后兩大巨頭與騰飛集團的接觸中,李斯特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由此李斯特是著實賺了個盆滿缽滿。
很簡單,他介紹波音和麥道到莊建業哪兒,同樣也會從莊建業哪里獲知接下來的策略,左右消息這么一交換,妥妥的就是內幕。
然后集合一大批華爾街抄家在股市里稍稍那么攪合一下,大把的美元就跟雪花片兒一樣落入了李斯特的口袋。
正因為如此所謂的咨詢費,顧問費啥的,那都是不起眼兒的小錢兒,跟著莊建業一個捧哏,一個逗哏的玩兒資本雙簧,投機套利才是李斯特孜孜以求的目標。
不然以李斯特那種固有的成見,怎么可能時候還不厭其煩的幫著莊建業四處奔走,硬是將騰飛集團拉入杜邦主導的國際高端航材產業聯盟?
原因很簡單,他事先早就跟著華爾街投了杜邦,借著騰飛集團加入聯盟,鞏固杜邦技術壟斷地位,好抬升股價,再賺一筆。
結果自然是爽到飛起。
于是便有了這次牽線空客的戲碼,畢竟騰飛概念在美國國內的勢頭不行了,幾波韭菜也割的差不多了,總不能把韭菜根兒也給刨了,自然要換個地方,歐洲橫豎看上去都不錯,韭菜也很旺盛,于是李斯特便再次披掛上陣。
如果在范堡羅航展之前,空客對李斯特主動牽頭別說給面子了,估計直接一腳就能把李斯特給踹出去。
可是現在李斯特經過對波音、麥道以及杜邦等巨頭的運作,加之其在中國的人脈以及與騰飛集團和莊建業的關系,已經被稱為國際航空界的“基辛格”。
是各大航空巨頭進入中國市場以及與中國有關企業展開合作的重要橋梁。
空客錯過了騰飛概念,無緣股價拉升,自然沒必要去巴結騰飛集團,畢竟熱度就那么一會兒,錯過了也沒法子追回來,更何況空客也有空客自己的驕傲,沒有好處憑啥巴巴的上桿子去找你?
但傲嬌的空客可以不去找騰飛集團,但不能不正視逐漸崛起的中國航空市場,在國際航空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加速發展的中國極有可能是各大航空制造商未來利潤的強勢增長點。
因此該如何打入中國市場,運營并穩定這個迅猛發展的新興市場份額便成為空客高層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恰在此時,李斯特向空客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自然是讓想要經略中國市場的空客高層非常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