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李斯特賺錢歸賺錢,深層次的理念還是不變的,該崩潰崩潰,該完蛋完蛋,主流意識非常符合西方意愿,但在具體操作上李斯特卻稍稍做了些許變化。
那就是不要一味尋求一力降十會的粗暴辦法,要用價值觀、包容性以及愛去引導對方,讓那些富裕起來的人民自行解決自己的問題。
美國的學界、商界和政界對李斯特的新觀點給予高度認同,一番盛贊自然不要錢的往李斯特腦袋上堆,實際上這些個人前光鮮的精英們早就跟李斯特一樣,悄悄的開始借助中國市場發財呢。
這個時候搞事情不等于砸了自己的飯碗,反正理論這東西就是上嘴唇碰下嘴唇的事兒,怎么說全看錢袋子里的錢從哪里來。
所以李斯特聯系莊建業,借機在股市興風作浪,搞錢搞得心安理得不說,還以中美經貿合作的開拓者自居,大有一種李斯特“后浪”真要把基辛格這樣的前浪拍死在沙灘上的架勢。
李斯特為了賺錢沒皮沒臉,莊建業那就更加毫無負擔了,相較于李斯特還要整個理論為自己在中國撈金撐個顏面,莊建業可就直截了當多了。
回國沒多久就把T300碳纖維的價格從2499美元一公斤降到了399美元一公斤。
瞬間就把這款碳纖維材料打成了白菜價,日本的奧林巴斯第一個就撐不住,直接關了兩家位于札幌的碳纖維材料廠。
東麗早有準備,將三家T300碳纖維材料廠升級為T500碳纖維材料廠。
至于其他碳纖維生產企業根本承受不了騰飛集團的低價格,不是破產就是轉產,莊建業借此機會開始將T300碳纖維向體育器材、汽車制造、醫療設備、建筑用材甚至是家具用品滲透。
以往被跨過巨頭們價格壟斷持續高位徘徊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其他行業就是想用也不敢用,實在是價格太高,用了后成本會急劇上升,消費者負擔不起。
現在好了,騰飛集團的T300碳纖維材料直接打成白菜價,以往在乎的成本不存在了,結果就是騰飛集團的材料價格雖然降低,但銷售收入和利潤卻是以指數級的方式增長。
杜邦和東麗見狀也有些傻眼,可當他們也想跟騰飛集團這么玩兒時才發現,要么他們的T300碳纖維的生產成本降不下來,要么就是T500的太高端一般的民用領域玩兒不起。
左右都沒辦法,怎么辦?
老辦法,打不過就跟你一伙,我們拿錢跟你合作,在你的地盤上投資建立T300碳纖維材料廠,咱們也別分誰和誰,一起割世界的韭菜不香嘛?
于是杜邦和東麗通過國際高端航材產業聯盟很快與騰飛集團簽訂協議,分別投資16億美元和12億美元,在星洲原永宏廠四個分廠舊址,分別建設兩座T300碳纖維生產廠,兩家公司各占兩座工廠49%的股份,統一由騰飛集團管理運營。
由此世界最大的T300碳纖維產業集群被騰飛集團牢牢控制在手里,直到此時莊建業一番騷操作方才正式落幕。
也正因為如此,莊建業的口氣可比李斯特足的多:“至少20億美元的投資,少一分讓空客哪來兒的回哪兒去!”